•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要聞 > 2023-09-21 08:36:20 來源: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對于企事業單位要實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導讀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對于企事業單位要實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對于企事業單位要實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放在突出地位,并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意義的深刻認識,對生態文明建設地位的準確把握,對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的精心部署。

    2、生態文明是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一種新的人類文明形態,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狀態。生態文明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問題,而是要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既包括尊重自然、與自然同存共榮的價值觀,也包括在這種價值觀指導下形成的生產方式、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

    3、眾所周知,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強調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均衡發展指明了路徑。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我國扎實推進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持續下降,超額完成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減排任務,全面實施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為促進綠色增長、推動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可靠基矗但客觀地講,由于沒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及與之相適應的可定量評價與考核的標準,缺乏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生態文明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4、歷史的教訓和現實的需要催促著我們尋找更為有效的制度性解決方案。黨的十八大報告正是深刻反思傳統工業文明發展模式的不足,認真總結落實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踐經驗,充分吸納中華傳統文化智慧,要求從文明進步的新高度認識和解決資源環境等問題,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領域全方位審視和應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方面的嚴峻挑戰,對如何建設生態文明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并明確了具體的路徑。同時,站在更高層次上,決定從法律、法規及頂層的制度設計上著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5、眾所周知,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或者說是發展不當帶來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重速度、輕質量,重規模、輕結構,重眼前、輕長遠,重經濟效益、輕環境效益等問題,離不開相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有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很重要的一條, 就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也就是說,制度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這其中,建立剛性的評價機制和硬約束,即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又是將中央的部署和措施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

    6、首先,要進一步建立與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體系。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依法治理軌道,建立和完善職能有機統一、運轉協調高效的生態環保綜合管理體制。要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綜合運用財稅、價格等經濟杠桿,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并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績效考核。

    7、其次,既要注重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也要特別注意人和自然的和-諧。近年來,因環境污染損害群眾財產和健康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越來越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這其中不僅牽涉到人和人之間利益分配的問題,也關系到人和環境,即人為破壞了環境,進而影響到人居環境與安全的問題。

    8、在和-諧礦山建設中,牽涉到政府、企業和社區群眾幾方面的利益,如何平衡是難點。對于政府部門,給予它的自由裁決權應當和它的職能相匹配,同時自始至終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制衡機制,使相關的程序、政策、方針與手段陽光透明,公開、公平、公正。礦企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政府和社區可以要求它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但不能干預企業正常的生產與經營活動,更不能“吃大戶”;社區群眾作為利益相關一方,相對意義上是弱勢群體,但實際上也是和-諧礦區建設的主要參與者,維護礦區的秩序義不容辭。要讓礦區群眾享有充分的表達權、參與權與監督權,但也要防止一些礦區的群眾漫天要價,干擾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而這些問題的徹底解決,有賴于相關制度的創設與更新。

    9、第三,要建立和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切實加強領導,及時研究和統籌解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要有效整合管理資源,完善行政手段。要全面梳理現有管理資源分布情況,合理設置管理機構和劃分管理責權,優化行政資源及相應的財政資源配置。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完善行政管理手段,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和威脅資源、環境、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以生態礦山或和-諧礦山建設為例,要明確并落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明確礦山企業是和-諧礦區建設的主力軍,也就是說,要著力建立與形成由地方政府牽頭,礦山企業和社區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和-諧礦區建設格局。各級政府應把此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督促相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確保政策執行到位,引導礦山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投入公益事業,切實解決社區群眾的實際困難,讓百姓共享礦產資源開發利益。

    10、第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盤活市場資源,創新經濟手段。要有的放矢地改造甚至廢棄一些不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經濟政策法規,有針對性地創新一些有利于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的經濟政策法規,充分體現市場供求關系、環境資源稀缺程度和生態產品公平分配原則。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體制,堅持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入列入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并逐年增加,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各方面投資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真正為生態文明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融資環境。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