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山河在全詩是什么】一、
“國破山河在”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破碎、山河依舊的感慨,蘊含著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對戰亂的痛心。整首詩通過描繪戰亂后的長安景象,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為了更清晰地展示這首詩的全文內容及背景信息,以下以表格形式進行整理與說明:
二、表格展示
項目 | 內容 |
詩名 | 春望 |
作者 | 杜甫(唐代) |
出處 | 《杜工部集》 |
原文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詩句釋義 | “國破山河在”:國家破碎,但山河依舊存在。 “城春草木深”:春天的長安城,草木茂盛,卻顯得荒涼。 “感時花濺淚”:看到花開,因感傷時局而落淚。 “恨別鳥驚心”:聽到鳥鳴聲,也感到心驚。 “烽火連三月”:戰火已經持續三個月。 “家書抵萬金”:一封家信比黃金還珍貴。 “白頭搔更短”:頭發稀疏,不斷抓撓。 “渾欲不勝簪”:幾乎無法插住簪子,形容衰老。 |
主題思想 | 表達對國家動蕩的憂慮、對和平的渴望,以及個人命運的無奈。 |
藝術特色 | 情景交融,語言凝練,情感真摯,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 |
歷史背景 | 寫于安史之亂期間,杜甫被困長安,目睹戰亂帶來的慘狀。 |
三、結語
“國破山河在”不僅是杜甫《春望》中的經典名句,更是中國古典詩歌中表達家國情懷的典范之作。它不僅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也反映了那個時代人民的苦難與希望。通過了解這首詩的全文及其背景,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創作意圖與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