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細詞語解釋】“粗中有細”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外表看起來粗獷、豪放,但在處理事情時卻非常細致、周到。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那些在關鍵時刻表現出非凡細心和智慧的人,尤其是在一些看似簡單但實則復雜的任務中。
該成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多用于描寫人物性格或行為特點,強調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多面性。雖然“粗”字讓人聯想到粗糙、不精細,但結合“細”字后,整體含義變得豐富而立體。
詞語解釋總結
詞語 | 拼音 | 釋義 | 出處 | 用法 | 近義詞 | 反義詞 |
粗中有細 | cū zhōng yǒu xì | 表面上粗魯,實際上心思細膩,做事認真細致 | 《水滸傳》等古典小說 | 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做事風格 | 細心、周到、謹慎 | 粗心、馬虎、草率 |
詳細說明:
“粗中有細”這一表達,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性復雜性的理解。一個人可能在外表上顯得不夠精致,甚至有些粗俗,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往往能夠做到事無巨細,考慮周全。這種特質在職場、家庭或社會交往中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例如,在團隊合作中,有些人可能平時說話直來直去,不拘小節,但一旦涉及具體任務,卻能迅速抓住關鍵點,安排得井井有條。這類人就常被評價為“粗中有細”。
此外,“粗中有細”也常用于文學創作中,用來塑造角色的多面性,讓讀者感受到人物的真實感和立體感。
總結:
“粗中有細”不僅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更是一種生活智慧的體現。它提醒我們,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要輕視表面粗獷的人。真正的能力和細致,往往藏在不顯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