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鐘鳴漏盡的意思】“鐘鳴漏盡”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古代文學或詩詞中,用來形容夜深人靜、時間已晚的場景。它不僅表達了時間的流逝,還帶有一種孤寂、冷清的氛圍,有時也隱含著對往事的回憶或對未來的感慨。
一、詞語解析
- 鐘鳴:古代用鐘來報時,鐘聲響起表示時辰到了。
- 漏盡:古代用漏壺計時,“漏盡”即指漏壺中的水滴完,表示時間已經過去很久。
- 整體含義:鐘聲響起,漏壺水盡,說明夜深人靜,時間已晚。
二、出處與用法
“鐘鳴漏盡”最早見于古代文人筆下,常見于描寫夜晚、離別、思念等情感的詩詞中。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白居易等作品中都有類似表達。
- 例句:
- “鐘鳴漏盡人未眠,獨坐燈前思故園。”
- “鐘鳴漏盡,寒露滿地,孤影獨自憑欄。”
這類句子多用于渲染一種靜謐、孤獨或懷舊的氛圍。
三、詞語釋義總結
詞語 | 含義 | 出處/用法 | 情感色彩 |
鐘鳴漏盡 | 鐘聲響起,漏壺水盡,表示夜深人靜、時間已晚 | 常用于古詩詞、文學作品中 | 孤寂、冷清、懷舊 |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別 | 詞語 |
近義詞 | 夜深人靜、更深夜靜、月落烏啼 |
反義詞 | 紅日高照、晨光熹微、燈火通明 |
五、使用建議
在現代寫作中,“鐘鳴漏盡”雖然較為文雅,但并不常用,適合用于文學創作、古風文章或需要營造古典氛圍的語境中。使用時需注意上下文的搭配,避免生硬。
六、總結
“鐘鳴漏盡”是一個富有詩意的成語,通過鐘聲和漏壺的意象,傳達出夜晚的靜謐與時間的流逝。它不僅是一種時間的表達,更是一種情緒的象征,常用于表現孤獨、思念或對過去的追憶。了解它的含義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一傳統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