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聲自遠的下一句是什么】“居高聲自遠”出自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全詩為:
>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句詩通過描寫蟬在高處鳴叫,聲音自然傳得遠,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格和遠大志向的贊美。
一、
“居高聲自遠”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詩句,意思是:只要站在高處,聲音自然能夠傳播得更遠。它不僅描述了蟬的自然現象,也隱喻了人的品德與才能若能高潔出眾,自然會被人所知,無需借助外力。
該句的下一句是:“非是藉秋風”,意思是:并不是因為借助了秋風的力量。這句話進一步強調了“聲遠”的原因在于自身的位置和品質,而非外部條件。
整首詩借蟬言志,表達了作者對高潔人格的追求和對世俗功利的不屑。
二、表格展示
詩句 | 出處 | 作者 | 釋義 | 下一句 | 含義 |
居高聲自遠 | 《蟬》 | 虞世南 | 站在高處,聲音自然傳得遠 | 非是藉秋風 | 不是因為借助了秋風的力量 |
非是藉秋風 | 《蟬》 | 虞世南 | 聲音遠播并非依賴外界因素 | — | 強調內在品質的重要性 |
三、結語
“居高聲自遠”不僅是對自然現象的描寫,更是詩人對人生境界的思考。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影響力來源于內在的修養與品格,而不是外在的手段或環境。這種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