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詩句簡短】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常以詩詞寄托對節日的感悟與情感。以下是一些簡短而富有意境的端午節詩句,便于記憶與傳誦。
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農歷五月初五的重要節日,主要習俗包括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在文學作品中,端午節常被賦予思鄉、懷古、祈福等情感色彩。許多詩人通過簡短的詩句表達了對節日的贊美與感慨,這些詩句語言精煉、意境深遠,至今仍廣為流傳。
為了便于查閱和學習,以下整理了幾句經典的端午節詩句,并附上簡要解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其內涵。
二、端午節詩句簡表
詩句 | 出處 | 作者 | 簡要解釋 |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 《端午》 | 文秀 | 點明端午節的起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 《端午》 | 蘇軾 | 描寫女子佩戴香囊、掛符咒的端午習俗。 |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 《競渡曲》 | 張建封 | 描繪端午節時江邊熱鬧的龍舟競渡景象。 |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 《九日齊山登高》 | 杜牧 | 表達對傳統習俗的尊重,同時寄托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已。” | 《九歌·湘夫人》 | 屈原 | 雖非端午專有,但體現了對屈原的深切懷念。 |
三、結語
端午節的詩句雖簡短,卻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表達對先賢的敬仰,還是描繪節日的熱鬧場景,都展現了古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傳統的傳承。通過這些詩句,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端午節的獨特魅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