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要聞 > 2024-01-10 09:18:29 來源:
黃矮星和紅矮星的區別(黃矮星)
導讀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黃矮星和紅矮星的區別,黃矮星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黃矮星,是主序恒星的...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黃矮星和紅矮星的區別,黃矮星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黃矮星,是主序恒星的一種,其質量為太陽的1.0到1.4倍,光譜分類多為G型。
我們的太陽,便是一顆黃矮星。
每顆黃矮星的主序壽命約為100億年,在這段時間,黃矮星會透過內部的核聚變,把氫聚合成氦,當它們的氫快要耗盡時,便會脫離主序階段,其自身開始膨脹,并會脹大至原來體積的多倍,成為紅巨星,并開始燃燒氦。位于獵戶座的參宿四,便是一顆紅巨星。當紅巨星不能再燃燒氦時,便會拋出外層的氣體,這些氣體成為行星狀星云,而內核則塌縮成高密度的白矮星。
黃矮星的表面溫度介乎5,400到6,000 K之間,每秒鐘會把數百億噸氫聚合為氦,當中有數億噸的質量轉化為能量。
一類低光度、高溫度、高密度的恒星,其半徑接近行星,質量最高可達太陽的1. 44倍,而密度高達105~107克/厘米3、磁場強度高達105~18高斯,它們在赫羅圖上占據主星序左下方的相當廣闊的區域,因其顏色呈白色,故稱白矮星。屬于演化到老年期的恒星,這時恒星的核能接近枯竭,內部溫度達到極高,高溫促使恒星外部發生大爆發,致使拋射大量的物質,最后剩上密實的核,如果這個核的質量小于1.44倍太陽質量則形成白矮星。白矮星是由完全電離了的原子核和中子組成,目前已發現一千多顆,占全天恒星總數的3%,理論分析它應占恒星總數的10%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