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3-08-05 01:03:08 來源:
修佛的六個階段(修佛)
大家好,我是小華,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修佛的六個階段,修佛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戒的定義是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不作。
2、總括起來,那就是“七佛通戒偈”的內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3、”五戒十善是一切戒的基礎,所謂五戒十善,五戒就在十善之中,明白了十善也就明白了五戒。
4、十善的內容分為三類: 1,身業類有三種: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5、 2,口業類有四種:不兩舌挑撥,不惡言謾罵,不淫詞艷語,不亂語妄語。
6、 3,意業類有三種:不貪欲,不嗔圭,不邪見。
7、 把十善修好,就稱為三業清凈,如果身,口,意的三種行為,不能導入正軌,不能清凈下來,那不要說修持解脫,就連一個起碼的人格,也是夠不上的。
8、所以佛教的修持法門,是以持戒為一切法門的基礎。
9、不能持的清凈,那也沒有關系,漸漸地,持久了,習慣了,自然就會清凈,要是怕持戒便不受戒,乃至反對持戒,那就不行了。
10、如果看輕了戒的持守,他便不能學得佛法,縱然持咒,習定,能夠感通神鬼,那也僅是旁門左道而已。
11、 修定。
12、 定,也就是禪定,如果說戒是為善去惡,定便是心的收攝,心不散亂而住于一境的狀態便是禪定。
13、要想證得無我,首先要離欲,要想離欲,最好是修定。
14、 修禪定,不是簡單的事,如果知見不正,夾雜妄念,比如為了求生天國而修禪定的人,便挾帶有情感信仰的成分,所以他的定力只能使他升天,只能使他依戀定樂而不在希望解脫生死,所以這不是佛教希望的。
15、通常所稱“著魔”,那又是等而下之的一類,那往往是把幻境認作是神跡,認作證果。
16、從不凈的妄念中產生的是幻境,未習定時,心太散亂,所以不易覺察,一旦把心稍微靜下,細微的妄想便會乘機顯現,這在缺少反省力的心態下,就會以為那是一種神跡。
17、這是很危險的,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和矯正,那就容易成為神經錯亂的精神病患者了,那是很不幸的。
18、 修定,最好是請已有禪定修養的人直接傳授,否則就容易出毛病。
19、安全的修定方法,還是從靜坐及止觀方面著手。
20、靜坐,有幾樣必須注意的事項:1,要有一個寂靜的環境;2,要有一個平靜心境;3,要有一個平穩的坐姿。
21、平衡身體的重心,保持著不倒。
22、還有,兩眼的視線最好集中在座前的二三尺處之一點,不注意它,也不放棄它,否則,不入昏沉便會散心,眼睛如覺不適,也可暫時閉上后再微啟。
23、 如果沒有高明的禪師指導,就照上面所說的止觀方法練習也可以,但要注意:千萬不要希望從修定的工夫中求得什么神跡,如果先就存了某種雜念,修持之后,一定會出岔子;要是不存雜念也有幻境顯現時,那必須提高警覺,馬上回心返照,觀察我在哪里?我也找不到時,幻境自然消失;或者是對于很可能出現的種種可喜或可怖的幻境,置之不理,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切勿以為是靈驗,也別怕它是魔障。
24、 有些人,如果不習慣靜坐,那就另修禮拜,讀誦,懺悔,持名念佛等法門,這是依賴佛菩薩的他力,提攜接引我們本具的自力選定一門,只要懇切持久的修持下去,就會漸入佳境。
25、說穿了,這也是修定的方便法門,這是從動中取定的方法。
26、 修持,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急求速效,每日定時定數地修持下去,平心靜氣地修持下去,必然會有成效。
27、即使久修不驗,那是功夫不純,不是佛法不靈。
28、 修慧。
29、 慧,是睿智的意思。
30、修持佛法的目的是在求得解脫,如果只修戒定而不修智慧,還是不得解脫。
31、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發慧,慧又轉過頭來指導持戒,指導修定,就這樣連環地形成螺旋狀態而向解脫之道邁進。
32、如果只修戒定而不修慧,那便是不得解脫要領的盲修瞎練。
33、從聽法(包括閱讀)而得的智慧,加以自心的思維而后的心得,從事于實踐,從實踐中所得的心得稱為修慧,若能親自體驗到了這種心得的本來面目,便是證慧。
34、 雖然有些慧力特別高的人,不必經過呆板的禪定修持過程,一經點破,就得解脫,但在其解脫之際,仍得有一種定的力用促成,不過那是非常快速的,由此可見,我們也不必批評不修禪定的人就等于沒有修持,真正的大定深定,決不限于靜坐。
35、 ——摘選自圣嚴法師著《怎樣修持解脫道》 六祖不離自性(頓悟)的戒、定、慧偈: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36、 翻譯成白話文: 心地沒有一切是非,就是自性的清凈戒律; 心地沒有愚癡妄念,就是自性的本具智慧; 心地始終無散亂相,就是自性的根本禪定; 在圣不增,在凡不減,就是自性本覺的金剛不壞之體; 身去身來自由自在,就是自性本具的三昧正定境界。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