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精選問答 > 2023-09-20 07:54:16 來源:

    易經時代竹林探月(易經時代)

    導讀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易經時代竹林探月,易經時代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周易》成書時代及...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易經時代竹林探月,易經時代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周易》成書時代及作者

    2、按照傳統的說法,《周易》成書是“人更三圣,世歷三古。”也就是《周易》成書經歷了上占、中古、下古三個時代(即所謂“三古”),是由伏羲、文王、孔子三個圣人完成的(即所謂人更三圣)。

    3、伏羲,又名宓羲、包犧、庖犧等,是中國神話中的人類始祖。傳說人類由他和女媧兄妹相婚而產生。又說他教民織網狩獵,并發明了八卦。根據許多學者研究考證,他是原始社會中的部落首領。從考古出土文物看,伏羲像多是人頭蛇身,這可能是后人對自己祖先加以崇拜的結果,是一種圖騰崇拜。

    4、文王,周族首領,姬姓,名昌。商朝末年,紂王殘暴,不斷遭到人民反對,而作為商統治之下的周國在文王治理之下日益強大,文王也大得民心。這就構成了對商的威脅。在此條件之下,商王紂將文王囚禁在羑里(河南湯陰縣內),文王在遭難之時而演出六十四卦和卦爻辭,故史書稱文王作《周易》。

    5、孔子,是春秋時魯國(山東曲阜)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曾作過魯國司寇,一生不得志,主要致力于教育,并對流傳下來的古代文獻加以整理,按照史書說法,《易傳》是他晚年創作。

    6、根據“人更三圣,世歷三古”的說法,《周易》不是一個時代,一個人的作品,這一說法是正確的。但也有許多問題,如伏羲畫八卦只是一種傳說,沒有更多的實物去證明它,同時也沒有更多的證據去反駁這一論斷。而關于文王重八卦、作卦爻辭的說法,也有問題。因為在《周易》卦爻辭中記載了文王以后的史實,如有的學者認為“箕子之明夷”“康侯用錫馬蕃庶”等辭反映了文王以后的史實。由此卦爻辭不是文王所作,也有人認為重卦也不是文王,如王弼認為伏羲重卦,鄭玄認為神農重卦,孫盛認為夏禹重卦。

    7、孔子作《易傳》說法也有分歧,有說是孔子所作,也有說是孔子學生所為,傳統說法是孔子作《易傳》,但是,在《易傳》中有“子曰”之稱,“子曰”在古代是指學生對老師尊稱,孔子不可能稱自己為“子曰”。

    8、根據現代學界研究的情況看,一般認為,《周易》(指64卦及卦爻辭)成書于殷末周初,反映了殷末周初文王與紂之事,其重卦出自文王之手。而卦爻辭是周公所作。

    9、關于《易傳》,大多學者認為,它成書于戰國時代,作者不是孔子,是孔子后學者作品,但體現了孔子的精神,反映了孔子儒家的思想,可能有許多話是孔子傳授《易》時所說。孔子的學生根據孔子講《易》時的記錄,加以整理、補充、潤色而編纂成《易傳》。據劉大鈞先生《周易概論》考證,《易傳》為思孟學派(孔子后代子思和后學孟子)所為。(見《周易概論》P27—37)當然也有人提出孔子不僅沒有作《易傳》,也沒有讀過《周易》,但這一看法是不正確的。理由是:在《論語》中,孔子明確地說過“五十以學《易》”,也引用過《周易》恒卦九三爻辭“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司馬遷、班固在史書中肯定過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所謂“韋編三絕”,是說孔子在反復讀《易》時,其中串書的牛皮斷過三次,說明讀易之勤,功夫之深。韋:牛皮。韋編:用牛皮串竹簡。三絕:斷了三次。春秋時沒有紙,將字寫(或刻)在竹簡上,用牛皮串起來成冊。由此可見,孔子讀過《周易》。(孔子與《周易》關系見《周易概論》P145)。

    10、根據現代學界研究的情況看,一般認為,《周易》(指64卦及卦爻辭)成書于殷末周初。而詩經的中的詩,寫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成書于孔子時。當然周易要早。

    11、〈易傳〉,據說出自孔子之手,但也有人考據是戰國時代。當然〈周易〉與》易傳》不是一回事。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