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精選問答 > 2023-09-01 03:56:20 來源:

    主張以詩為詞(以詩為詞)

    導讀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主張以詩為詞,以詩為詞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展開全部2、所謂“以詩為...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主張以詩為詞,以詩為詞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展開全部

    2、所謂“以詩為詞”即以寫詩的態度來填詞,將詩的題材,內容,手法,風格等引入詞的領域并使之擴展,開拓新詞境,提高詞的格調。蘇軾“以詩為詞”,是對詞的狹隘題材的解放,是對詞的表現功能的開拓,是對詞境的大力拓展,給當時內容狹窄柔軟乏力的軟綿綿的詞風,注入了諸多新的血液,使詞題材廣泛,風格多樣,藝術表現力增強,藝術風格煥然一新,因而極大地增強了詞的活力。

    3、  “以詩為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所謂“以詩為詞”,是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蘇詞中較成功的表現有用題序和用典故兩個方面。

    4、   蘇軾之前的詞,大多是應歌而作的代言體,詞有調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絕大多數詞作并無題序。蘇軾則把詞變為緣事而發、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體,所以詞作所抒的是何種情志或因何事生發,必須有所交代和說明。然而詞體長于抒情,不宜敘事。為解決這一矛盾,蘇軾在詞中與詩一樣大量采用標題和小序的形式,使詞的題序和詞本文構成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與張先的詞題僅起交代創作的時間、地點的作用相比,蘇軾賦予了詞的題序以新的功能。有些蘇詞的題序交代詞的創作動機和緣起,以確定詞中所抒情感的指向,如《水調歌頭》的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不僅交代了創作的時間、緣由,也規定了詞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懷念的對象是其弟蘇轍。另有一些題序與詞本文在內容上有互補作用,如《滿江紅》(憂喜相尋)、《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二詞,詞序用來紀事,詞本文則著重抒發由其事所引發的情感。有了詞題和詞序,既便于交代詞的寫作時地和創作緣起,也可以豐富和深化詞的審美內涵。

    5、   在詞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蘇軾。詞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江城子·密州出獵》具有較濃厚的敘事性和紀事性,但寫射獵打虎的過程非三言兩語所能窮形盡相,而作者用孫權射虎的典故來作替代性的概括描寫,就一筆寫出了太守一馬當先、親身射虎的英姿。詞的下闋用馮唐故事,既表達了作者的壯志,又蘊含著歷史人物和身身懷才不遇的隱痛,增強了詞的歷史感和現實感。蘇詞大量運用題序和典故,豐富和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對后來詞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6、   從本質上說,蘇軾“以詩為詞”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蘇軾寫詞,主要是供人閱讀,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雖也遵守詞的音律規范而不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蘇軾作詞時揮灑如意,即使偶爾不協音律也在所不顧。也正是如此,蘇詞像蘇詩一樣,表現出豐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