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成語解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一句廣為流傳的成語,出自《宋史·王安石傳》。原意是說即使是聰明能干的婦女,如果沒有米糧,也無法做出飯來。這句話常用來比喻即使有再高的能力或技巧,如果缺乏必要的條件或資源,也難以完成任務。
一、成語釋義
項目 | 內容 |
成語 |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拼音 | 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ū |
出處 | 《宋史·王安石傳》 |
原意 | 即使是技藝高超的婦女,沒有米也做不出飯來 |
引申義 | 有才能但缺乏必要條件,無法實現目標 |
二、成語用法
使用場景 | 示例 |
表示能力受限 | “雖然他很有創意,但公司沒有資金支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描述資源不足 | “這個項目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現在人手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反映現實困境 | “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再好的計劃也難以實施,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三、成語背后的故事
這句成語最早出現在宋代,當時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遇到阻力,有人批評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意思是說改革雖好,但若沒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支持,也難以成功。后來這句話逐漸演變為一個通用的表達,用來強調條件的重要性。
四、相關成語對比
成語 | 含義 | 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關系 |
無米之炊 | 沒有糧食做不成飯 | 與本成語意義相近,強調資源不足 |
空中樓閣 | 虛幻不實的計劃 | 強調脫離實際,與本成語不同 |
事半功倍 | 效果顯著 | 強調方法得當,與本成語形成對比 |
五、總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僅是一個生動的比喻,更是一種對現實的深刻認知。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除了個人能力之外,外部條件和資源同樣至關重要。無論多么優秀的人才,若缺乏必要的支持,也難以取得理想的結果。因此,合理規劃、提前準備、爭取資源,才是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