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了了的詞語解釋】“小時了了”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原意是指小孩子聰明伶俐、才華出眾。后來引申為形容一個人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能力或才智。這個成語常用來夸贊孩子早慧,但也可能帶有“早熟”或“過早顯露”的意味。
一、詞語解釋總結
詞語 | 小時了了 |
拼音 | xiǎo shí liǎo liǎo |
出處 | 《世說新語·言語》 |
釋義 | 形容小孩子聰明、有才氣,表現突出;后也用于指人年少時有才能,但未必成年后依然優秀。 |
用法 | 多用于褒義,也可帶一點諷刺意味(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近義詞 | 少年英才、聰慧早熟 |
反義詞 | 平庸無能、愚鈍遲緩 |
二、詞語背景與演變
“小時了了”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中,講的是孔融小時候的故事。他年僅九歲便能言善辯,讓大人驚嘆不已。后來這句話被廣泛引用,用來形容孩子聰明早慧。但隨著時間推移,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一個人小時候的表現并不能完全代表其未來的發展。因此,“小時了了”有時也帶有一種“未必成器”的隱含意味。
三、使用場景舉例
場景 | 使用示例 |
褒義場合 | “他小時候就非常聰明,真是小時了了。” |
中性/略帶諷刺 | “雖然他小時了了,但長大后卻沒什么特別出彩的地方。” |
教育語境 | “家長不要只看孩子小時候的表現,要注重全面發展。” |
四、常見誤解與辨析
- 誤用1:將“小時了了”當作“長大了也很厲害”的意思。
→ 實際上,該詞更強調“小時候的出色”,不一定預示未來成功。
- 誤用2:認為“小時了了”只有正面含義。
→ 其實在某些語境下,也可能暗含“早慧者未必有好結果”的觀點。
五、總結
“小時了了”是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成語,既表達了對兒童聰明才智的贊賞,也提醒人們不要過分依賴早期表現來判斷一個人的終身成就。它在現代語境中既有褒義也有一定的警示意義,值得我們在使用時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