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3-09-20 21:30:11 來源:

    抽象性定義和操作性定義的區別與聯系(簡述抽象定義與操作定義的含義)

    導讀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抽象性定義和操作性定義的區別與聯系,簡述抽象定義與操作定義的含義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抽象性定義和操作性定義的區別與聯系,簡述抽象定義與操作定義的含義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填空題

    1、理論和實際 現實可行性 2、變量 假設

    3、具體 抽象 4、自變量 因變量

    5、因果關系 相關關系 6、理論演繹 經驗觀察

    7、觀點 邏輯 8、邏輯分析 試調查

    二、選擇題

    1、A 2、B 3、C 4、ABDF 5、BDF 6、ABCDF

    三、名詞解釋(略)

    四、簡答題

    1、 概念與變量的含義是什么?變量有哪些類型?

    答:概念是對現象的抽象,是類似事物或現象的屬性在人們主觀上的反映.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類似事物或現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質屬性,對這種共同屬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變量是概念的一種類型,是指本身可變動的概念.

    社會調查研究經常涉及的變量類型有:離散變量,是按一定標準把事物分為兩類或多類的變量;連續變量,是指用一組數值直接表示出同一類事物的量的變化的變量;自變量,是指能夠影響其它變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自身變化的變量;因變量,是指不能影響其它變量,而又受外界影響而變化的變量;中間變量,是介于自變量和因變量中間的變量;定類變量,即只有類別屬性之分,而沒有大小、優劣之別的變量;定序變量,是除了有類別屬性之分外,還有等級或次序的區別的變量;定距變量,是除了具有類別、次序區別之外,還有同標準化的距離的區別變量;定比變量,是除具有定類、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變量取值還有一個零為最終參照系的變量.

    五、問答題及應用題

    1、 應當怎樣選擇社會調查研究課題?

    答:社會調查研究課題必須根椐理論和實際的需要以及現實可行性而定.

    從理論方面看,課題應有助于促進當前理論和科學的發展,最好是學科核心領域的前沿性專題和公認的重大理論問題.學科基礎研究、發展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新課題、啟發性、獨特性的新思想.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方角度來考慮:提出新的創造性理論;重新驗證已被證明的理論的正確性;對某一理論作補充論證;證明某一理論的新的適用性;質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論;對社會實踐進行理論上的總結和解答,等等.

    從實際的需要看,調查研究課題要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能夠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對社會實踐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或者對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夠產生一定影響.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狀況、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制定規劃的計劃、對工作進行總結和評價等,都可以作為調查研究課題.課題最好與當前社會發展和變化中出現的重大問題或新聞熱點相關,即重點考慮時代要求解決的實際問題.有些問題雖然不是現實問題,卻能適應當前人們的某種迫切需求,也是實用價值的課題.

    從可行性看,一是要選擇調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課題;二是要根椐調查研究者的主觀條件來選題.總之,調查研究課題應根椐調查研究者的現實力量、各方面條件的成熟程度、社會配合、社會環境的種種因素來確定.

    選題還應該考慮先從簡單、具體開始.在選題時,最好能夠有專家指導.

    2、 舉例說明變量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變量間的相互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變量之間的相聯系的性質,主要有兩種類型.

    (1)因果關系:是指在兩個有關系的變量中,因為一個變量的變化而引起另一個變量的變化.應注意三點:第一,在兩個變量中,只能一個是因,另一個是果,而不能互為因果;第二,原因變量一定出現在結果變量之前;第三,兩者之間的變化關系是必然的,否則就不是因果關系.社會現象的因果關系十分復雜,有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在社會調查研究中,調查應該注意區別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類型,對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復雜的因果關系要仔細分析,逐一明確,這樣才能清楚地認識社會現象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2)相關關系:是指變量的變化之間存在著非因果關系的一定聯系和一定關系.社會調查研究運用相關這一概念,其目的是了解社會現象和事物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從中探尋其規律性.

    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從變化的方向來看,可以分為正相關與負相關;從變化的表現形式來看,可發分主直線相關和曲線相關.

    當一個變量的數值發生變化時,另一個變量的數值也隨之發生同方向的變化,這種相關關系是正相關,也叫直接相關.當一個變量的數方向發生變化時,另一個變量的數值也隨之發生反方向的變化,這種相關關系是負相關,也叫逆相關.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掌握變量關系的正相關與負相關的概念,有利于了解社會現象和事物發展方向的趨勢.

    當一個變量的數值發生變動(增加或減少),另一個變量的數值隨著發生大致均等的變動時,這種關系稱為直線相關;當一個變量的數值發生變動,另一個變量的數值隨之發生不均等的變動時,這種關系稱為曲線相關.

    (題中舉例略)

    3、 就你了解的某一社會現象或社會事物,簡要地設計一個調查研究方案.

    提示:應按照教材所述調查研究方案框架,填加具體內容.定量、定性研究皆可.要求不能有漏項.

    第三章 概念的操作化與測量

    一、填空題

    1、抽象 操作 2、指標 概念

    3、完整性 互斥性 4、測量方法 測量結果

    5、測量 方法 測量結果 6、內在效度 外在效度

    7、必要條件 充分條件

    二、選擇題

    1、ABDF 2、B 3、C 4、ACEF 5、ACE 6、B

    三、名詞解釋(略)

    四、簡答題

    4、測量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關系?

    答:信度和效度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是說,一個測量要有效度就必須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條件,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確.信度不是效度的充人條件說,有了信度,卻不一定有效度.可信的測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測量必定可信,效度是信度的目標和歸宿.任何科學的測量,都是效度和信度的辯證統一.

    具體地說,社會 測量中信度和效度關系的表現形勢有三種:第一種,可信且有效;第二種,可信但無效;第三種,不可信且無效.

    五、問答題及應用題

    1、什么是概念的具體化和操作比?為什么要進行這項工作?應該怎樣進行這項工作?

    答:明確所提出概念的定義,分清概念(包括例題和假設)的層次,并將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為具體的和可操作的指標,而且最理想的目標是將概念化解為可測量的指標,以實現社會調查研究的定量化.這一過程就叫做要領的具體化的操作化.

    之所以要進行這項工作,是因為社會生活中使用的概念與自然科學的概念不同.由于它們都是人們通過對感性認識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開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義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綜合性,由一些低層次的亞概念、子概念組合而成.一個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難把握.如果不對它們確切定義和具體化、操作化,就無法社會現象和事物進行觀察和度量.

    目前,人們大都按照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拉扎斯菲爾德的主張,將這一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選擇測量指標——編制綜合指標.

    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感性認識和互相交流形成的.概念在形成之初,通常缺乏確切的定義,社會調查研究最初提出的許多概念,特別是假設所涉及的概念,往往是這種比較粗糙的概念,因此,必須對這種概念進行某種澄清和界定的工作.

    界定概念的方式有兩種,即抽象定義和操作定義.抽象定義是對一個概念的內涵,也是就是性質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說明.抽象定義有直接定義法和間接定義法之分.直接定義法就是直接描述事物的本質而對概念下定義.凡是對可以直接觀察到事物的相對應的概念,都可以用直接定義法.間接定義法則是針對那些抽象程度較高、所含變量較多、無法直接觀察的概念,我們可以找出概念,我們可以找出要領所含變量的共同特征,通過這些特征間接地給出定義.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需要對概念的變量進行度量,這就要將抽象定義轉化為操作定義.所謂操作定義就是通過一些具體的、可測量的指標對概念所作的說明.其作法是把抽象定義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從抽象層次下降到經驗層次,分解為一些具體的、能夠明顯區分的測量指標來說明概念的屬性,其中每一項指標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變量.尋找測量指標可以綜合采用經驗的辦法和理性的辦法.經驗的方法是研究者通過對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若干指標,再從中篩選出適宜者;理性的辦法是通過大量查閱文獻,找出概念的各種含義,根據其變量列出備選的指標,再從中篩選出適宜者.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對于復雜的概念(包括命題和假設),選出的測量指標往往很多.

    為了明確其中變量的層級和變量間的關系,人們通常需要建立一個綜合指標.至此,概念的操作化即告完成.

    3、試對社會上常見的某一抽象概念進行簡單的操作化(起碼分解為10個測量指標).

    提示:可參考教材中的示例進行框圖式的操作.對所操作化的要領的范圍無限制.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