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3-09-19 10:06:15 來源:
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下一句怎么寫(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下一句)
導讀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下一句怎么寫,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下一句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下一句怎么寫,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下一句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沒有下一句了。這是詩的最后兩句,全詩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
3、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性交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里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