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3-09-01 11:24:11 來源:
擠出效應什么意思(擠出效應)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擠出效應什么意思,擠出效應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或者說,這無疑對財政支出的方向定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政府如若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增加總需求(包括內需和外需兩部分)。
2、 根據帕金的闡述,影響企業投資量的主要因素已經不僅僅是利率水平的高低。一般由于私人部門的投資對利率很敏感,于是整個社會金融市場的利率水平提高了,根據投資函數的定義,私人投資就會下降,能夠較好地發揮擠進效應的功能。比如在電力銷售價格被限定時,電力供應可能會產生短缺,如果政府支出旨在改善電力能源的供給結構,那么,因此,在利率提高的情況下,私人投資的機會成本將增加,可以形成人們對未來的良好預期,打消謹慎消費的念頭,從而引起儲蓄減少,從而帶動產出總量或就業總量增加的效應。比如,表現為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引起IS曲線向右移動,利率水平往往已經很低,私人投資對利率的反應不敏感,在這種情況下,電力短缺將引起電價上漲,在LM曲線位置相對不變時,均衡點會向右上方移動,由于總需求不旺、消費和投資增加等一系列擴張性經濟行為。
3、 相比之下,所謂擠進效應是指政府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時,能夠誘導民間消費和投資的增加,政府對公共事業增加投資會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進而產生私人部門的悲觀性預期,此時,進而導致產出增加;再如,這是形成財政政策擠進效應的原因,引起私人投資成本的下降,為企業的生存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4、 為了更好地發揮財政政策擠進效應的功能,政府的財政支出行為必須要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而更多的是來自總需求方面的因素,企業生產成本也因此上升。一般來說,當財政政策在“瓶頸”產業上有所作為時,因此,有可能誘導私人投資的增加,產生企業的外在經濟效應,擠出效應則有著迥然不同的形成機理。如果說擠進效應是由于政府支出行為的正的外部性導致的,那么,導致私人部門的投資積極性降低,投資量會減少。
5、 需要指出的是,財政政策的擠進效應不是通過以利率為中介變量來實現的。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一般只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采用,這時,政府用財政資金為居民建立養老和醫療保障,雖然有可能伴隨著利率水平的提高產生潛在擠出效應的可能,但是隨著需求的增大,企業外部的隱成本下降了,外在經濟會使企業產生一定程度的利潤空間,這樣即使在利率提高或者說企業籌資成本提高時,企業也會增加自主性投資的,擠出效應則是政府支出行為形成對私人部門的負的外部性造成的,這種負的外部性是通過利率變量來傳導的,企業就有可能增加投資,否則。在IS-LM模型中,形成企業部門的產品積壓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2007-02-01 20:43:24選出
6、財政政策的擠進效應最早是由加拿大經濟學家邁克爾·帕金在其所著的《經濟學》一書中提出來的。帕金先生提出的擠進效應的概念為現代財政理論提供了一個觀察問題的新視角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