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3-08-08 03:00:11 來源:
佛光細支多少錢一條(佛光)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佛光細支多少錢一條,佛光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峨眉寶光,又稱佛光,看上去是一個七彩光環。而人影在光環正中。而且人影隨著人而動,變幻之奇,出人意外。
2、 佛經中說,它是釋迦牟尼眉宇間放射出來的光芒。在峨眉山上出現這種自然奇觀,又和佛教傳入山中的歷史密切相關。自公元63年發現以來,不僅具有1900多年的悠久歷史,并以世界奇觀名馳中外。
3、 實際上,佛光是光的自然現象,是陽光照在云霧表面所起的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的。夏天和初冬的午后,攝身巖下云層中驟然幻化出一個紅、橙、黃、綠、青、藍、紫的七色光環,中央虛明如鏡。觀者背向偏西的陽光,有時會發現光環中出現自己的身影,舉手投足,影皆隨形,奇者,即使成千上百人同時同址觀看,觀者也只能只見已影,不見旁人。譚鐘岳詩云:“非云非霧起層空,異彩奇輝迥不同。試向石臺高處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4、 佛光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自然物理現象,其本質是太陽自觀賞者的身后,將人影投射到觀賞者面前的云彩之上,云彩中的細小冰晶與水滴形成獨特的圓圈形彩虹,人影正在其中。佛光的出現無原則要陽光、地形和云海等眾多自然因素的結合,只有在極少數具備了以上條件的地方才可欣賞到。峨嵋山舍身巖就是一個得天獨厚的觀賞場所。19世紀初,科學界便把這種難得的自然現象命名為“峨嵋寶光”。在金頂的攝身巖前,這種自然現象并非十分難得,據統計,平均每五天左右就有可能出現一次便于觀賞佛光的天氣條件,其時間一般在午后3:00-4:00之間。
5、 “佛光”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自然現象,并不神秘,只要具備產生佛光的氣象和地形條件,都可能產生。“佛光”在我國的峨眉山金頂最為多見,因為峨眉山的氣象條件最容易產生佛光,所以氣象學上索性將佛光現象稱之為“峨眉光”;泰山岱頂碧霞祠一帶,也經常出現佛光,當地人稱為“碧霞寶光”。
6、 “佛光”發生在白天,產生的條件是太陽光、云霧和特殊的地形。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佛光在西邊出現,上午“佛光”均在西方;下午,太陽移到西邊,佛光則出現在東邊;中午,太陽垂直照射,則沒有佛光。只有當太陽、人體與云霧處在一條傾斜的直線上時,才能產生佛光。它是太陽光與云霧中的水滴經過衍射作用而產生的。如果觀看處是一個孤立的制高點,那么在相同的條件下,佛光出現的次數要多些。
7、 “佛光”由外到里,按紅、橙、黃、綠、青、藍、紫的次序排列,直徑約2米左右。有時陽光強烈,云霧濃且彌漫較寬時,則會在小佛光外面形成一個同心大半圓佛光,直徑達20-80米,雖然色彩不明顯,但光環卻分外顯現。”
8、 “佛光”中的人影,是太陽光照射人體在云層上的投影。觀看“佛光”的人舉手、揮手,人影也會舉手、揮手,此即“云成五彩奇光,人人影在中藏”,神奇而瑰麗。
9、 “佛光”出現時間的長短,取決于陽光是否被云霧遮蓋和云霧是否穩定,如果出現浮云蔽日或云霧流走,“佛光”即會消失。一般“佛光”出現的時間為半小時至一小時。而云霧的流動,促使佛光改變位置;陽光的強弱,使“佛光”時有時無。“佛光”彩環的大小則同水滴霧珠的大小有關:水滴越小,環越大;反之,環越小。
10、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佛光現象的加深了解,登峨眉山、泰山、黃山等觀看佛光,已不是象征神靈的福佑,而是同登山觀日出一樣,是一種大自然的賜予,從中得到自然美的享受
11、 佛家認為,只有與佛有緣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為佛光是從佛的眉宇間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傳說160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建窟前曾閃現“金光”和“千佛”的奇異景象。那么,“金光”和“佛光”的出現,是“佛祖顯靈”呢,還是一種自然現象?近日,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學者賴比星撰文指出,“佛光”其實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種特殊氣候和地理環境下形成的一種光學現象。
12、 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在中國西北部的甘肅省敦煌市附近的一座沙山上,“佛光”的一次偶爾呈現被一個叫樂僔的和尚無意中看到了。看到“佛光”的樂僔當即跪下,并朗聲發愿要把他見到“佛光”的地方變成一個令人崇敬的圣潔寶地。
13、 受這一理念的感召,經過工匠們千余年斷斷續續的構筑,終于成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座舉世聞名的文化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
14、 今天,在敦煌莫高窟第332窟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碑文上記載了這一段莫高窟創建的原始動機。那么,樂僔和尚看見的“寶光”到底是什么呢?
15、 文獻有將“金光”解釋為霞或因幻覺所見的“光象”,也有將它解釋為“佛光”的,如余秋雨在其《文化苦旅》中用白話文對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前半段,特別是對“樂僔……忽見金光,狀有千佛”作了較為詳細而生動的闡釋。
16、 關于金光的成因,國內外學者提出過多種學說,有“復雜散射”學說,也有“先反射,后衍射”學說,還有“先衍射,后反射”學說,不一而足。由于存在一些缺陷,至今尚無定論。最近,賴比星的論文提出的“衍射-反射”成像原理,成功地解釋了寶光的形成過程,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相關專家的高度評價。
17、 “佛光”形成原理其實并不復雜,當觀察者處于太陽和云霧之間時,就很有可能看到“佛光”環在云霧上顯現。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