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資訊 > 2022-11-12 00:11:25 來源:
水源地保護標志標識牌(水源地)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水源地保護標志標識牌,水源地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在2007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中定義了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劃分技術規范,在該規范中使用了水質點運移時間來作為劃分保護區的技術標準,具體方法是:以抽水井為中心,水質點遷移100天的距離作為一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以外,水質點運移1000天的距離作為二級保護區;水源地所在流域的補給區和徑流區作為準保護區。
2、若以距離作為劃分標準,則需根據不同方法進行保護區半徑計算。
3、大型水源地通常都推薦使用數值模型法劃分保護區。
4、中型水源地可以根據研究區水文地質條件的研究水平和復雜程度選擇參考大型或小型地下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法進行。
5、在《規范》中是將地下水型水源地按照埋藏條件劃分為潛水型和承壓型,按照含水層介質分為孔隙水型、裂隙水型、巖溶水型,按照開采規模分作大型、中型和小型,對其組合后進行保護區的劃分。
6、但是事實上地下水型水源地還可以按照抽水井分布密度分為分散式和集中式,按照賦存地點分為山前沖洪積扇補給區型、地下水溢出帶型、傍河型、平原地區型、沿海地區型,水源地的劃分并不只是規范中列出的分類,《規范》中只是列出了可能常見的比較寬泛的分類,對進一步細化的水源地分類沒有做更多地考慮,沒有考慮到隨著水源地分類的不同可能使用的保護區劃分方法會有所變化,相同的方法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水源地,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對水源地做進一步分類并篩選出適合各水源地的保護區劃分方法,這樣所選擇的方法就具有針對性可以比較好的契合該水源地自身的實際情況。
7、首先我們可以對地下水型水源地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來如實詳盡地描述水源地類型,從而對水源地有更全面的分類和認識。
8、要對地下水型水源地進行保護區劃分,首先要對水源地進行詳細的分類以確定每個類別所使用的保護區劃分方法。
9、水源地的分類可以依據地下水類型、含水層類型及地下水開采條件等依次分為如下幾種類型(圖5.1)。
10、其中小型水源地定義為日開采量小于1×104m3,中型水源地定義為日開采量大于1×104m3小于5×104m3,大型水源地定義為大于5×104m3。
11、按照圖5.1所示可以通過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將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進行分類,然后根據上述分類結果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組合,最多可以組合至180種水源地分類屬性,從而更加詳細地描述地下水型水源地的特點,為保護區的劃分提供更詳細、更優化的選擇,例如,大型傍河孔隙水潛水型水源地反映出該水源地賦存水量大,補給源以河水為主,含水層介質為孔隙介質,地下水埋深較淺等,與規范中提到的分類相比更能反映實際的水源地情況。
12、圖5.1 地下水型水源地分類圖對地下水型水源地進行詳細的分類定義之后,可以針對每一類別進行特定的保護區方法歸類。
13、本書選擇按照圖5.1 地下水型水源地分類中所分類進行組合,例如,小型平原孔隙潛水型水源地,小型平原孔隙承壓水型水源地,小型傍河孔隙潛水型水源地,大型山前沖洪積扇孔隙潛水型水源地等,并針對不同的組合分類結果進行相對應的保護區劃分工作,從而為今后的具體工作提供詳細的指導。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