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資訊 > 2022-08-01 22:17:17 來源:

    過年的年俗活動(過年的年俗有哪些)

    導讀 大家好,精選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過年的年俗活動,過年的年俗有哪些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農歷新年的最后一天

    大家好,精選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過年的年俗活動,過年的年俗有哪些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農歷新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這一夜叫大年三十。潮汕習俗稱之為“過年”。除夕夜,人們忙著準備各種年貨:買雞鴨魚肉;添加新衣服;購買新的家具和用具;買年畫,春聯等。特別是要買橘子、綠橄欖等水果,作為送親朋好友的吉祥和好運的象征。過年前,男的要理個新發型,女的要“拉臉”。現在的女性大多都是理發美容。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是“神仙”上天“述職”的時候。從4月份開始,每家每戶都會進行一次大掃除,把家里的物品和賬目都清理干凈,這就是所謂的“囤貨”。除夕前一兩天,家家戶戶都會做各種好吃的過年。除夕夜,家人要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人圍著火爐吃團圓飯。晚飯后,大人給孩子“壓歲錢”,孩子給父母。農民的水缸要裝滿水,米缸要裝滿米,燈不滅象征“一年多”、“年年連續煮飯”,這是個好兆頭。觀察除夕是非常普遍的。等待新年的到來,當新年鐘聲響起,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農歷正月初一稱為元日,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春天的開始。黎明時分,炮聲四起。家家戶戶大廳里的大桌子上,紅色的盤子里擺滿了大吉(橘子,橘子比橘子大,所以叫大吉)、青橄欖和各種精致的糖果。門前張燈結彩,晚輩向長輩敬茶祝愿。這一天大多數人都吃素,至少早餐不吃肉。早飯后,大人小孩帶著大吉到親朋好友家拜年,主客互送新春祝福、恭喜發財和福字等吉祥話;主人用大吉和檳榔招待你(舊俗敬檳榔,現在用青橄欖代替),一起喝功夫茶。客人向主人贈送大吉大利,主人要用大吉大利回贈,俗稱“轉拜求吉”,以回報美好的祝愿。清晨,許多舞獅班和英文歌曲隊在每個村莊敲鑼打鼓,向農歷新年致敬,他們的主人燃放鞭炮歡迎他們。還有手搖的常青樹葉(俗稱搖錢樹)或者貼在人家門上的寫有“你走運了”等吉祥語的小紅紙;或者那些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造四句,挨家挨戶說吉祥話拜年的,都趁機要些賞錢。在每年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許多文化活動在鄉村集市城鎮被組織來慶祝春節。除了玩潮劇、山戲、皮影戲,還有大鑼大鼓、虎獅、英文歌曲、舞龍等沿街村落的游行。今天有電影,球類運動,書畫展,猜燈謎等等。夜晚,人們成群結隊地盡情歡樂,一派熱鬧歡樂的春節氣氛。年夜飯是在家家戶戶都把吃團圓飯的房子裝扮一新之后到來的。于是,家庭主婦們忙著準備一年中最豐富最有意義的團圓飯。過年的團圓飯,顧名思義,就是過年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聚餐,就算是已故的祖先也不會忘記。所以每個家庭吃完團圓飯后,都要先“拜老公”(拜祖宗)。祭祖時,要把代表祖先的香爐從神龕上取下來,放在神壇上,然后焚香祈福,請祖先吃飯。然后老少依次跪拜,充分展現了潮人對未來的謹慎追求和一切美德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節日過后,祭祖的食物會被重新加熱,大廳里會擺一張大桌子,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這是一個幸福團聚的美好時刻。 當它成熟的時候,黃澄澄是特別迷人和美味的。這時,如果家里有人,女主人會奉上一盤新的油炸素菜,然后泡在醇香的工夫茶里,讓你品嘗潮汕的美食,這是一種著名的小吃。發壓歲錢發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長輩要給晚輩錢,會賺錢的晚輩也要給長輩錢。錢不能直接送去等一段時間,要裝在有利可圖的袋子里,或者用一張紅紙看。這就是俗稱的“壓腹壓腰”,意思是從年初到年底,口袋會很滿,很有錢。有意思的是,孩子睡覺前,家長會在孩子的肚子口袋里放一張大面額的鈔票,醒來后再取回鈔票。拜年,送個大橘子拜年,也叫“拜義”。第一天早上,人們起床穿上新衣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拜神。往往是晚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給他們期望。早飯后,他們每個人都給親戚朋友拜年。潮汕諺語說,“初一或初二有心拜年,初三或初四無心拜年。”都說越早拜年,越能看出你的誠意。所以有的人起床后馬上給親戚朋友拜年,回來后再吃晚飯。不管人們帶多少禮物來拜年,大橘(潮州橘)是必不可少的。橘取其諧音“大吉”。有多有少無所謂,但不能是奇數。拜年來到親戚朋友家門口,不同的人要說不同的問候語。對老人說一句“新年好”“壽比南山”,老人會齜牙咧嘴;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的一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很好聽;如果你是商人,你聽到的無非是“新年大賺一筆”和“發大財,利市場”。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孩子,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進步,取得優異的成績。給他們發這種問候,他們也會對你很好。坐下后,主人會用心沖泡著名的潮汕工夫茶招待客人。臨走前,主人會在前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橘子,然后拿出自己的大橘子進行交換,以求給對方好運。機智的人出門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放兩個大橘子。拜年后,他褲兜里的兩個大橘子依舊。因此,民間有好想法的人把年初的新年賀詞稱為“換橙運動”。正月初二、初三,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和孩子回父母家拜年。女兒回娘家,一定會有一大包餅干和糖果,由媽媽分發給鄰居,就像過年一樣。如果家里有不止一個女兒,而這些女兒沒有在同一天回來,那么,就要分一個。禮物相當薄,只有四塊餅干。但它反映的親情很濃,實為“禮輕情意重”,表達了姑娘對鄉親們的思念。女孩子回到家,如果有了外甥,姨媽又要出錢了。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