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劫不復的基礎解釋是什么】“萬劫不復”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描述一種無法挽回、徹底失敗或毀滅的狀態。這個成語源自佛教用語,強調人在輪回中經歷無數劫難后,若未能解脫,便可能陷入無盡的苦難,無法回頭。
下面是對“萬劫不復”的基礎解釋進行總結,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含義、出處、用法及近義詞等內容。
一、基礎解釋總結
“萬劫不復”原意是指在佛教的輪回觀念中,一個人經歷了無數劫難(即無數世的生死輪回),如果不能得到解脫,就會永遠沉淪于苦海之中,無法再回到善道或解脫之境。引申為比喻事情一旦發生,就無法挽回,后果極其嚴重。
二、信息表格
項目 | 內容 |
成語名稱 | 萬劫不復 |
拼音 | wàn jié bù fù |
出處 | 出自佛教典籍,如《華嚴經》等,后被廣泛用于文學和日常表達 |
基本釋義 | 形容經歷無數劫難后無法回頭,或事情一旦發生就無法挽回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嚴重的后果、不可逆的結局 |
近義詞 | 一敗涂地、不可挽回、覆水難收、永無翻身之日 |
反義詞 | 東山再起、重頭再來、死而復生 |
例句 | 他因貪污受賄,最終身陷囹圄,可謂萬劫不復。 |
適用場景 | 用于批評行為嚴重、后果難以挽回的情況,也可用于文學作品中渲染悲劇性 |
三、補充說明
“萬劫不復”雖然源于佛教思想,但在現代漢語中已脫離宗教色彩,成為一種常見的書面語和口語表達。它強調的是“不可逆轉”的結果,因此在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濫用。
此外,該成語常與“不可救藥”、“無可挽回”等詞語搭配使用,增強語氣的沉重感和嚴肅性。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萬劫不復”不僅是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成語,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提醒人們在行事時要慎重,避免走上無法回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