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要聞 >

    君品談 | 毛錦波:以匠心貫通天山,用擔當書寫人生

    2025-08-13 10:04:21 來源: 用戶: 

    以真我,敬君品。在《君品談》節目中,中國交建新疆烏尉高速天山勝利隧道出口端項目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毛錦波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他與團隊八年攻堅克難、打通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的非凡歷程。從“懵懂”接下重任到創新“三洞四豎井”施工法,從生態保護到培養年輕工程師,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工程師的“君子之道”——以專克艱、以責致遠、以誠育人。

    “做難的事,是我一生的選擇”

    “如果說當初對這個工程像現在這么了解,可能會畏懼。”毛錦波坦言,面對天山勝利隧道這一“史無前例”的挑戰,他最初是“懵懂”的。但正是這份“無知者無畏”的勇氣,讓他和團隊迎難而上。隧道穿越高寒高海拔的天山山脈,巖層軟硬混雜,塌方、涌水風險極高。毛錦波所屬中國交建烏尉項目團隊創新提出“三洞四豎井”施工法——通過中導洞先行探明地質風險,豎井利用“煙囪效應”解決通風難題。這一自主創新的工法不僅實現隧道事故快速疏散,更成為國內高速公路隧道的標桿技術。“創新不一定完全自主,微小的改造也是突破。”他常對年輕工程師說。這份以實踐為本、精益求精的匠心,正是“君子不器”的生動體現——不拘泥于傳統,卻扎根于實際需求。

    “修路造橋,積善行德。”毛錦波與團隊深知,這條隧道對新疆人民的意義遠超工程本身。過去,南北疆交通因天山阻隔,冬季積雪封閉公路長達半年;而隧道通車后,穿越天山將縮短至不到20分鐘,徹底打破地理屏障。為保障全年施工,毛錦波所屬中國交建烏尉項目團隊采取冬季保溫措施,確保隧道冬季不停工、不停產。更令人動容的是他們對生態的敬畏,選擇用棄渣填筑廢棄礦坑并播撒草種,將污水凈化后用于綠化灌溉,甚至聘用當地牧民作為“生態監督員”。“我們蒙古族對水源的保護是刻在骨子里的。”一位牧民的話讓毛錦波深受觸動,他感慨:“工程人不僅要建橋鋪路,更要守護山河本色。”這種對自然與社會的雙重擔當,正是君子“務本”精神的延續。

    君子之道,在于以靜守專

    “未來的工程師需要交叉學科視野和AI技術能力。”毛錦波對行業新生代充滿期待。他參與“萬名工程師進課堂”活動,為孩子們編寫科普讀物《開挖!穿山隧道》,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傳遞“以智慧打通大山”的信念。面對基建行業的環境落差,他鼓勵年輕人:“智能建造將改變傳統施工模式,未來工程師或許能在城市遠程操作。”他更以“指導代替批評”的育人理念影響團隊。從測量員到物資管理員,全員參與技術創新,“因為每個崗位都有改進空間”。這份潤物無聲的引領,恰如君子“己欲立而立人”的胸懷。

    “我來時35歲,女兒6歲;如今干了8年,她已14歲。”提及家庭,毛錦波難掩愧疚。二女兒出生時,他因院士考察任務未能陪伴;大女兒的童年成長,他幾乎全程缺席。但家人用理解支撐他的選擇。“我們不一定最優秀,但我們最努力。”這句謙辭背后,是無數像毛錦波一樣的中國工程師,以寂寞堅守換通途如虹,以小家之舍換萬家之便。行走在神州大地,每一座橋、每一條隧道,都是他們用君子品格寫下的時代注腳——無華而有實,無聲卻鏗鏘。

    貴州習酒作為《君品談》聯合出品方,始終倡導“以酒崇道,務本為人”。在與毛錦波的對話中,我們見證了一位工程師如何以專業與擔當,在群山之巔刻下“君子之風”。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