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要聞 > 2022-03-18 21:26:53 來源:
2017春晚回放 春晚總導演回應:一定回去看觀眾評價
【2017春晚回放 春晚總導演回應:一定回去看觀眾評價】詳情如下:
1、語言類節目新人多時間段好?
2、節目行不行沒太糾結 節目過硬就敢用
3、雖是第一次正式執導春晚,但作為曾六度擔任過春晚工作的“老人”,楊東升表示多年的春晚經驗讓自己很明顯感受到語言類節目是越來越難做了,“畢竟春晚應是以聯歡性為主, ‘歡’字很重要。”
4、為了狠抓語言類節目,早在去年三四月間,語言節目的征集、籌備活動就開始了,而楊東升自己也于去年六七月份正式進組,開始就節目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新。這次楊東升團隊不但極力有意地把語言類節目集中擱在整場晚會的第一第二時段,打破了以往的春晚節目編排,同時也拋開了往年春晚語言節目中“老熟臉”居多的安排,而是從效果出發,一視同仁地讓新舊兩代人進行正面PK, “如果你作品過硬,我們就敢用。像我們開場這兩個,我估計以前是沒人敢這樣擺,一開始《大城小愛》,也有《姥說》,這都是新人的節目,一個是很有特色。另外,它的笑點和悲喜交加那種東西,我覺得可能會有好的效果。”
5、不同于不少導演在刪選節目時的瞻前顧后、各種壓力山大,楊東升顯得痛快了許多,“我覺得哪個節目效果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我們沒有很糾結。而且我們這次心態也擺的比較正,我們不是在做一個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春晚就是年三十對大家的一個陪伴,一個聯歡。只要我們正常,努力,我覺得就可以了。”
6、語言類老人少突破難?
7、苗阜王聲賈玲作品有欠缺 沈騰對自己較勁小品不錯
8、在導演組一視同仁的標準下,一方面,不少新人順利登上了春晚舞臺,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幾位春晚“老人”在經歷了多次審查、彩排后還是因為節目原因無緣大年三十兒當天的舞臺。楊導舉例回憶:“比如說像苗阜、王聲,我們聽了三次,效果一般。他們前面兩個(備選)作品也是,因為這兩個年輕人非常努力,觀眾的口碑也不錯,我們也想在春晚給他們一個機會,但是最后還是效果略有欠缺。那么賈玲那個也是,也來過幾次,交了兩個題材的作品。因為賈玲還是挺受觀眾歡迎的,我們也是從一開始就希望她能進入我們這個團隊里面,但還是最后是效果(不行)。但像沈騰那個,因為他在創作上是比較較勁的一個人,他要達到一定的效果他才認可。也推翻了一次、兩次,最后認可了。所以雖然他進來(指進入語言類審查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但是從整個效果來說,我們覺得他的小品不錯。”
9、雖然這樣對“老將”來說顯得有那么點兒“狠心”,但楊東升也感嘆:“現在做晚會走到了一個必須創新的階段,如果你不創新,不給人家一個沖擊感,大家還是不會買賬。”
10、“鮮肉”搭檔組合多彼此競爭嗎?
11、不考慮競爭關系只看作品需要 他們都很敬業
12、除了語言節目,今年歌舞類節目也很受關注——因為人氣型“鮮肉”藝人非常多。聊到為何選擇如此多的人氣藝人加盟?楊東升坦言,其實自己以前在參與歷年春晚時,也一直和團隊想要多吸引到一些年輕觀眾,但均因種種原因沒有做到。今年下定決心創新后,楊導召開了很多次觀眾座談會,直接去問觀眾“在春晚上最想看到的藝人是誰?”而如今登臺的幾位(胡歌、王凱、鹿晗、張藝興等)都是在觀眾中呼聲比較高的,他們便很痛快地去跟各藝人團隊進行了溝通。
13、在和這些人氣藝人溝通、合作的過程中,楊導連贊他們非常的敬業。人氣藝人行程忙,導演本也很是理解,尤其兩個藝人湊到一起,時間更是難協調。而讓導演欣慰的是,只要是臺里需要,這些藝人都會盡力抽時間過來,從錄音試唱到走臺等等都很認真,也都很配合導演組要求。
14、聊到人氣藝人,尤其是“鮮肉”之間或存在的一些“競爭關系”時,導演坦率表示:“我們沒考慮那么多,我們主要是說作品需要,我們肯定就是從春晚的角度去聯系的。開始是有些不適應,慢慢做工作,后來包括聽歌怎么修改,改到怎么算好,他們也沒有問題。”至于存不存在兩個人氣藝人之間“王不見王”的狀況?導演斬釘截鐵否認:“那沒有,沒有。”
15、歌舞類創意搭配?
16、明家三兄弟獨缺靳東因檔期忙 毛阿敏張杰搭配很成功
17、雖然新鮮的人氣陣容吸引了大票年輕觀眾關注,但我們也看到在陣容上有些遺憾的,比如開始聽說是“明家三兄弟”合唱一首歌,在當天正式春晚舞臺上卻只看到胡歌、王凱現身,就此類情況,楊東升直言:“畢竟(靳東)是演員,有些東西檔期各方面排不出來,你還是沒辦法。”
18、除了人氣“鮮肉”搭檔備受年輕觀眾追捧。這次春晚另有不少意想不到的組合,譬如張杰、毛阿敏這樣的前后輩搭配唱《滿城煙花》。導演表示之所以設計二人合唱,是因為《滿城煙花》本身極具情懷,這類情懷之作如果是純老歌手唱,那種情感點還不能釋放得很準確,但若光是年輕人來唱,又沒那種深度。所以從各種角度衡量之后,才決定嘗試一下這樣的老少搭配。至于二人最后的表現,導演連贊“我覺得是非常成功的!”
19、楊東升
20、在正式被任命為2017雞年春晚總導演后,楊東升曾幾次表示“今年春晚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創新”,“這次節目我們要做到好聽、好看、好笑”,“有吐槽是很自然的,但希望今年不要被罵得太厲害”……言語間彰顯對本屆春晚精益求精之心,但也流露著不小壓力之感。
21、眼下,四個半小時的雞年春晚已落下帷幕,結束了最后一項工作的導演楊東升走進了新浪娛樂的采訪間。未落座前,導演緊盯手機屏幕,正翻看著什么。我們順勢問:“是在刷觀眾評論嗎?”楊導露出略顯疲倦笑容,回道:“還沒來得及(看),這些都是朋友發來的(問候),他們肯定都是說好話,那都不算數。” “您還得回去親自考察一下?” “對,觀眾的意見才是最中肯的,我們肯定要做個綜合判斷。”“您會很客觀,不管是批評、建議都可以接受?”“那肯定,到了我這把年紀,我們自己的判斷力還是有的,哪些是真誠的、哪些是惡搞的,這個我都能判斷出來。”
22、盡管是第一次領銜任央視春晚[微博]“總導演”之職,但楊東升對春晚舞臺并不陌生,在此之前,他參與過六屆春節聯歡晚會相關工作,既做過導播,也擔當過歌舞導演、執行導演等職,這些年觀眾對于春晚的各種討論,包括對晚會這種形式顯露出的些許疲態,他熟知于心。為了將這屆春晚做的更充分,自去年三月開始,語言類節目就已早早開始籌備,去年六七月左右,楊導也正式進駐節目組。
23、“一定要做出新意”,是他反復強調的。于是在這次春晚舞臺上,確實有不少不同于以往的編排、設計:譬如在陣容上,這次也堪稱是集聚了最多人氣藝人的一屆春晚,胡歌、王凱、鹿晗、張藝興等“男神”現身吸引到不少年輕族群的目光;節目安排上,多達九個語言類節目登場也創了歷年之最,且不乏新鮮面孔。在對話過程中,楊導和我們分享了選中這些年輕藝人的過程是怎樣的,以及和他們合作的感受,連贊他們“很敬業”。
24、盡管這屆春晚確有一些新鮮體驗,但似也不乏另外的議論。如頗受觀眾喜愛的“老熟臉”賈玲、苗阜、王聲等人在幾次彩排后,各位的節目還是無緣春晚最終舞臺,究竟是什么原因?尤其就語言節目而言,新人真的撐得住臺、不擔心笑果生澀嗎?就這些疑問,導演也一一作了解答。另外導演也透露,雖然就呈現而言,整個晚會環節進行的還算順暢,但其實晚會當晚后方也一度出現“危機”,讓人捏了把汗。
25、對話結束后,我們聽到導演和隨行工作人員閑聊時也在反復追問“你家人有看節目嗎?有說什么嗎?”一轉眼就又和我們的攝像老師插空問起了節目感受,仍如初進門一樣,心急了解觀眾真實想法。雖然目前暫無法結合市場評論綜述本屆春晚效果,但導演表示:“我們起碼在這個過程中是盡心盡力在做了。”至于明年會否愿意再執導春晚?”他坦言:“如果觀眾覺得說還過得去,這個導演還行,那就看看試一下!”
26、如何評價晚會效果?
27、現場達到預期不知電視前如何 一定回去看觀眾評論
28、早在今年春晚正式直播之前,導演組在央視大樓安排了六次整場彩排。坐鎮導演席的楊東升表示,“我們每次在現場彩排完了之后,我都找一些普通觀眾直接問,這個晚會怎么樣?你最喜歡哪個?排出個123名,我就心里有數了。沒提到的,就看看再進行哪些修改。”六次調整下來,會場里觀眾的良好反應給了導演組很大信心。
29、另就正式直播的現場效果而言,楊導透露還是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標,但同時他也有些忐忑表示,畢竟現場觀感和在家庭里透過電視屏幕觀看節目的感受完全不一樣,究竟能不能做到讓大多數電視機前觀眾滿意?楊導連稱“接下來我一定回去看(評論),其實觀眾很多意見是很中懇的,他們給我們的反饋意見是最準確,所以我們還可以在里面吸收一些教訓、經驗。”
以上就是關于【2017春晚回放 春晚總導演回應:一定回去看觀眾評價】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