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 > 2022-08-16 00:30:23 來源:
村晚宋雷震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村晚宋 雷震)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村晚宋雷震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村晚宋 雷震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村晚[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山銜落日浸寒漪。
2、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3、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
4、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樣,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
5、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6、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7、陂 : 指池塘。
8、銜 : 口里含著。
9、漪 : 水波紋。
10、師:這首詩是宋代著名的詩人雷震寫的。
11、從題目上看這首詩是寫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景色?生:這首詩是寫農村晚上的景色。
12、生;這首詩是寫鄉村傍晚時候的景色。
13、師:你們的理解都有道理。
14、到底怎樣理解更恰當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詩就知道了。
15、這首詩有三個生字,大家看拼音讀一讀,記住它。
16、(自由讀生字,提名讀)師:字音生字的都讀準了,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看自己能否讀正確。
17、(自由讀,提名讀)師:讀了這首詩,你認為怎樣理解“村”和“晚”?生:“村晚”指山村的傍晚。
18、師:你為什么這樣理解?生:詩中第二句是“山銜落日浸寒漪”。
19、從這句話中可以知道這首詩寫山村傍晚時候的景色。
20、師:你很會讀書。
21、剛才這位同學理解題目的意思聯系課文理解,這種理解方法叫做聯系上下文理解。
22、(板書:聯系上下文)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首詩,哪兒看不懂就在不懂的下面打上問號。
23、生:“陂”什么意思?生:什么叫“漪”?生:“銜”什么意思?生:我不懂“浸寒漪”的意思。
24、師: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中,有一個“陂”字。
25、(出示課件)這就是“陂”,指的是池塘。
26、明白了嗎?生:明白了。
27、師:草長在什么地方不?生:草長在池塘里。
28、師:“草滿池塘水滿陂”中的“陂”指池塘,它和前面的“池塘”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前面的“池塘”又是指的什么呢?生:“陂”與前面的“池塘”意思不一樣,從圖上看,草是長在池塘邊上的。
29、師:你是通過看圖理解的。
30、“池塘”指的什么呢?(出示課件:塘 堤岸;2、水池;3、浴池;)字典里“塘”有三種解釋,請大家把第一句話讀一讀,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塘”應該選擇哪種解釋?生:“塘”是堤岸的意思,“池塘”就是池塘的堤岸。
31、師: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生:茂密的小草長滿了池塘的堤岸,池塘里的水滿滿的。
32、師:剛才我們通過查字典和圖文結合的方法理解了“池塘”和“陂”的意思,(板書:查字典 圖文結合)這是理解古詩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33、詩中一些不理解的字詞,可以采用查一查工具書,可以圖文結合,也可以同桌交流,真不會的老師可以幫助你們解決。
34、你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運用適合自己的一些方法,看一看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35、(學生自由學習)生:我通過查字典知道了“銜”是含住的意思。
36、“漪”指水波紋。
37、生;從課件上,我明白了“山銜落日”太陽慢慢落山了,落在兩山之間,像被兩山含住一樣。
38、生:“浸寒漪”指山銜落日的倒影浸入有涼意的水波紋里。
39、師:學得真好。
40、生:“信口”是什么意思?師:“信口”是隨口的意思,“信口吹”就是隨便地吹。
41、還有不明白的嗎?生:沒有了。
42、師:“攔路虎”都解決了,哪位同學能指著圖,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
43、生:密密麻麻的野草長滿了堤岸,水漲滿了池塘,太陽慢慢的落山了,落在兩山之間像被山含住,。
44、它們的倒影浸在有涼意的水波紋里。
45、放牧歸來的兒童,橫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胡亂地吹著,一點也不成腔調。
46、師:漲滿秋水的池塘,池塘堤岸茂密的小草,兩山之間的夕陽,手拿短笛、橫坐牛背的牧童,構成了一幅牧童晚歸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47、同學們美不美?生:(齊聲說)美。
48、師:同學們,把你們感受到的體會到的,通過你們的讀把它表達出來。
49、(自由讀,提名讀,齊讀)師:雷震這首詩寫景抒情,渾然一體,因而叫人喜愛。
50、古人寫詩講究用字,請你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生:“銜”字用得好,把太陽落山的樣子形象的寫了出來。
51、生:“銜”還寫出了太陽落山時的一種動態美,兩山像一張嘴一樣,把太陽叼住了。
52、師:你體會得真好。
53、生:“橫”字用得好。
54、從“橫”字可以看出牧童很頑皮。
55、師:“橫”可以換成什么字?生:“橫”可以換成“坐”。
56、生:“橫”可以換成“騎”。
57、生:“橫”可以換成“跨”。
58、師:為什么這里用“橫”呢?生:從“橫”字看出了牧童活潑可愛。
59、生:用“橫”字讓人體會到兒童的天真活潑。
60、師:還有哪個字用得好?生:“信口”這個字用得好,我從這個字里體會到牧童悠閑自得的樣子。
61、師:從這個字還能體會到什么?生:還可以看出牧童不守規矩,非常淘氣。
62、生:兩個“滿”字用得好,寫出了草多,水多。
63、師:同學們真會體會。
64、兩個“滿”字使我們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機勃勃的景象和秋水滿塘的美景。
65、一個“銜”字把夕陽落山一剎那的景象形象的表現出來。
66、“橫”和“信口”兩個詞語使一個天真活潑,頑皮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67、全詩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68、詩中最后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69、同學們這么美的詩愿意不愿意記下來?生:愿意。
70、(自由練習背誦,提名背誦)師:今天的課上到這兒,下課。
71、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 山銜落日浸寒漪。
72、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73、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
74、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樣,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
75、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76、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77、 陂 : 指池塘。
78、 銜 : 口里含著。
79、 漪 : 水波紋。
80、 師:這首詩是宋代著名的詩人雷震寫的。
81、從題目上看這首詩是寫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這首詩是寫農村晚上的景色。
82、 生;這首詩是寫鄉村傍晚時候的景色。
83、 師:你們的理解都有道理。
84、到底怎樣理解更恰當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詩就知道了。
85、這首詩有三個生字,大家看拼音讀一讀,記住它。
86、 (自由讀生字,提名讀) 師:字音生字的都讀準了,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看自己能否讀正確。
87、 (自由讀,提名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認為怎樣理解“村”和“晚”? 生:“村晚”指山村的傍晚。
88、 師:你為什么這樣理解? 生:詩中第二句是“山銜落日浸寒漪”。
89、從這句話中可以知道這首詩寫山村傍晚時候的景色。
90、 師:你很會讀書。
91、剛才這位同學理解題目的意思聯系課文理解,這種理解方法叫做聯系上下文理解。
92、(板書:聯系上下文)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首詩,哪兒看不懂就在不懂的下面打上問號。
93、 生:“陂”什么意思? 生:什么叫“漪”? 生:“銜”什么意思? 生:我不懂“浸寒漪”的意思。
94、 師: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中,有一個“陂”字。
95、(出示課件)這就是“陂”,指的是池塘。
96、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97、 師:草長在什么地方不? 生:草長在池塘里。
98、 師:“草滿池塘水滿陂”中的“陂”指池塘,它和前面的“池塘”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前面的“池塘”又是指的什么呢? 生:“陂”與前面的“池塘”意思不一樣,從圖上看,草是長在池塘邊上的。
99、 師:你是通過看圖理解的。
100、“池塘”指的什么呢?(出示課件:塘 堤岸;2、水池;3、浴池;)字典里“塘”有三種解釋,請大家把第一句話讀一讀,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塘”應該選擇哪種解釋? 生:“塘”是堤岸的意思,“池塘”就是池塘的堤岸。
101、 師: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生:茂密的小草長滿了池塘的堤岸,池塘里的水滿滿的。
102、 師:剛才我們通過查字典和圖文結合的方法理解了“池塘”和“陂”的意思,(板書:查字典 圖文結合)這是理解古詩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103、詩中一些不理解的字詞,可以采用查一查工具書,可以圖文結合,也可以同桌交流,真不會的老師可以幫助你們解決。
104、你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運用適合自己的一些方法,看一看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105、 (學生自由學習) 生:我通過查字典知道了“銜”是含住的意思。
106、“漪”指水波紋。
107、 生;從課件上,我明白了“山銜落日”太陽慢慢落山了,落在兩山之間,像被兩山含住一樣。
108、 生:“浸寒漪”指山銜落日的倒影浸入有涼意的水波紋里。
109、 師:學得真好。
110、 生:“信口”是什么意思? 師:“信口”是隨口的意思,“信口吹”就是隨便地吹。
111、還有不明白的嗎? 生:沒有了。
112、 師:“攔路虎”都解決了,哪位同學能指著圖,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
113、 生:密密麻麻的野草長滿了堤岸,水漲滿了池塘,太陽慢慢的落山了,落在兩山之間像被山含住,。
114、它們的倒影浸在有涼意的水波紋里。
115、放牧歸來的兒童,橫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胡亂地吹著,一點也不成腔調。
116、 師:漲滿秋水的池塘,池塘堤岸茂密的小草,兩山之間的夕陽,手拿短笛、橫坐牛背的牧童,構成了一幅牧童晚歸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117、同學們美不美? 生:(齊聲說)美。
118、 師:同學們,把你們感受到的體會到的,通過你們的讀把它表達出來。
119、 (自由讀,提名讀,齊讀) 師:雷震這首詩寫景抒情,渾然一體,因而叫人喜愛。
120、古人寫詩講究用字,請你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銜”字用得好,把太陽落山的樣子形象的寫了出來。
121、 生:“銜”還寫出了太陽落山時的一種動態美,兩山像一張嘴一樣,把太陽叼住了。
122、 師:你體會得真好。
123、 生:“橫”字用得好。
124、從“橫”字可以看出牧童很頑皮。
125、 師:“橫”可以換成什么字? 生:“橫”可以換成“坐”。
126、 生:“橫”可以換成“騎”。
127、 生:“橫”可以換成“跨”。
128、 師:為什么這里用“橫”呢? 生:從“橫”字看出了牧童活潑可愛。
129、 生:用“橫”字讓人體會到兒童的天真活潑。
130、 師:還有哪個字用得好? 生:“信口”這個字用得好,我從這個字里體會到牧童悠閑自得的樣子。
131、 師:從這個字還能體會到什么? 生:還可以看出牧童不守規矩,非常淘氣。
132、 生:兩個“滿”字用得好,寫出了草多,水多。
133、 師:同學們真會體會。
134、兩個“滿”字使我們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機勃勃的景象和秋水滿塘的美景。
135、一個“銜”字把夕陽落山一剎那的景象形象的表現出來。
136、“橫”和“信口”兩個詞語使一個天真活潑,頑皮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137、全詩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138、詩中最后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139、同學們這么美的詩愿意不愿意記下來? 生:愿意。
140、 (自由練習背誦,提名背誦) 師:今天的課上到這兒,下課。
141、村晚雷震?〔宋代〕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山銜落日浸寒漪(yī)。
142、池塘四周長滿了水草,池塘里的水幾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銜著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蕩漾的水面上。
143、陂:池塘的岸。
144、銜:口里含著。
145、此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146、浸:淹沒。
147、寒漪:帶有涼意的水紋。
148、漪,水波。
149、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50、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著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151、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152、腔:曲調。
153、信口:隨口。
154、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
155、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后),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
156、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
157、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158、 寫景的藝術特色:《村晚》的寫景文字集中在一、二兩句,寫的是山村晚景。
159、詩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非常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后兩句寫牧童出場布置了背景。
160、瞧,"草滿池塘水滿陂",兩個"滿"字,寫出仲夏時令的景物特點,寫出了景色的生機一片;"山銜落日浸寒漪",一個"銜",寫日落西山,擬人味很濃,一個"浸",寫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動形象。
161、"橫"字表明牧童不是規矩地騎,而是隨意橫坐在牛背上,表現了牧童的調皮可愛,天真活潑,淳樸無邪。
162、這些景物,色彩和諧,基調清新,有了這樣的環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樂融融的了。
163、同時,也表現出了牧童無憂無慮,悠閑自在的情致…… 2、詩歌的意境的創造:詩人是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寫村晚的,他十分滿足于這樣一種自然風光優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環境,所以他寫牧童,讓其"橫牛背",吹笛呢,則是"無腔信口",是詩人厭倦了塵世的喧囂,看破了"紅塵滾滾"呢,還是他天性好靜、好無拘無束呢?總之,這首詩描繪的確實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協調,而畫中之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
164、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 山銜落日浸寒漪。
165、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166、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
167、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樣,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
168、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169、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170、 陂 : 指池塘。
171、 銜 : 口里含著。
172、 漪 : 水波紋。
173、 師:這首詩是宋代著名的詩人雷震寫的。
174、從題目上看這首詩是寫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這首詩是寫農村晚上的景色。
175、 生;這首詩是寫鄉村傍晚時候的景色。
176、 師:你們的理解都有道理。
177、到底怎樣理解更恰當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詩就知道了。
178、這首詩有三個生字,大家看拼音讀一讀,記住它。
179、 (自由讀生字,提名讀) 師:字音生字的都讀準了,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看自己能否讀正確。
180、 (自由讀,提名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認為怎樣理解“村”和“晚”? 生:“村晚”指山村的傍晚。
181、 師:你為什么這樣理解? 生:詩中第二句是“山銜落日浸寒漪”。
182、從這句話中可以知道這首詩寫山村傍晚時候的景色。
183、 師:你很會讀書。
184、剛才這位同學理解題目的意思聯系課文理解,這種理解方法叫做聯系上下文理解。
185、(板書:聯系上下文)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首詩,哪兒看不懂就在不懂的下面打上問號。
186、 生:“陂”什么意思? 生:什么叫“漪”? 生:“銜”什么意思? 生:我不懂“浸寒漪”的意思。
187、 師: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中,有一個“陂”字。
188、(出示課件)這就是“陂”,指的是池塘。
189、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190、 師:草長在什么地方不? 生:草長在池塘里。
191、 師:“草滿池塘水滿陂”中的“陂”指池塘,它和前面的“池塘”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前面的“池塘”又是指的什么呢? 生:“陂”與前面的“池塘”意思不一樣,從圖上看,草是長在池塘邊上的。
192、 師:你是通過看圖理解的。
193、“池塘”指的什么呢?(出示課件:塘 堤岸;2、水池;3、浴池;)字典里“塘”有三種解釋,請大家把第一句話讀一讀,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塘”應該選擇哪種解釋? 生:“塘”是堤岸的意思,“池塘”就是池塘的堤岸。
194、 師: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生:茂密的小草長滿了池塘的堤岸,池塘里的水滿滿的。
195、 師:剛才我們通過查字典和圖文結合的方法理解了“池塘”和“陂”的意思,(板書:查字典 圖文結合)這是理解古詩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196、詩中一些不理解的字詞,可以采用查一查工具書,可以圖文結合,也可以同桌交流,真不會的老師可以幫助你們解決。
197、你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運用適合自己的一些方法,看一看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198、 (學生自由學習) 生:我通過查字典知道了“銜”是含住的意思。
199、“漪”指水波紋。
200、 生;從課件上,我明白了“山銜落日”太陽慢慢落山了,落在兩山之間,像被兩山含住一樣。
201、 生:“浸寒漪”指山銜落日的倒影浸入有涼意的水波紋里。
202、 師:學得真好。
203、 生:“信口”是什么意思? 師:“信口”是隨口的意思,“信口吹”就是隨便地吹。
204、還有不明白的嗎? 生:沒有了。
205、 師:“攔路虎”都解決了,哪位同學能指著圖,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
206、 生:密密麻麻的野草長滿了堤岸,水漲滿了池塘,太陽慢慢的落山了,落在兩山之間像被山含住,。
207、它們的倒影浸在有涼意的水波紋里。
208、放牧歸來的兒童,橫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胡亂地吹著,一點也不成腔調。
209、 師:漲滿秋水的池塘,池塘堤岸茂密的小草,兩山之間的夕陽,手拿短笛、橫坐牛背的牧童,構成了一幅牧童晚歸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10、同學們美不美? 生:(齊聲說)美。
211、 師:同學們,把你們感受到的體會到的,通過你們的讀把它表達出來。
212、 (自由讀,提名讀,齊讀) 師:雷震這首詩寫景抒情,渾然一體,因而叫人喜愛。
213、古人寫詩講究用字,請你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銜”字用得好,把太陽落山的樣子形象的寫了出來。
214、 生:“銜”還寫出了太陽落山時的一種動態美,兩山像一張嘴一樣,把太陽叼住了。
215、 師:你體會得真好。
216、 生:“橫”字用得好。
217、從“橫”字可以看出牧童很頑皮。
218、 師:“橫”可以換成什么字? 生:“橫”可以換成“坐”。
219、 生:“橫”可以換成“騎”。
220、 生:“橫”可以換成“跨”。
221、 師:為什么這里用“橫”呢? 生:從“橫”字看出了牧童活潑可愛。
222、 生:用“橫”字讓人體會到兒童的天真活潑。
223、 師:還有哪個字用得好? 生:“信口”這個字用得好,我從這個字里體會到牧童悠閑自得的樣子。
224、 師:從這個字還能體會到什么? 生:還可以看出牧童不守規矩,非常淘氣。
225、 生:兩個“滿”字用得好,寫出了草多,水多。
226、 師:同學們真會體會。
227、兩個“滿”字使我們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機勃勃的景象和秋水滿塘的美景。
228、一個“銜”字把夕陽落山一剎那的景象形象的表現出來。
229、“橫”和“信口”兩個詞語使一個天真活潑,頑皮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230、全詩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231、詩中最后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232、同學們這么美的詩愿意不愿意記下來? 生:愿意。
233、 (自由練習背誦,提名背誦) 師:今天的課上到這兒,下課。
234、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235、詩意池塘長滿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幾乎贏出了塘岸。
236、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
237、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
238、閃動著粼粼波光。
239、首句是說節令已在春末,池塘四周已經長滿了青草“。
240、水滿陂"說正逢多雨季節。
241、因此水漲得很高。
242、“銜"字形象地寫出落日掛在山頭的情況。
243、又用一個“浸″字,寫落日青山倒映水中。
244、詩以池塘為中心。
245、以池塘中的綠草與澄凈的池水。
246、帶出青山與落日。
247、,中間以浸字作維系。
248、是池塘顯得更熱鬧,色彩十分絢麗。
249、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250、詩意: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
251、隨口吹著。
252、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253、這兩句描繪的非常生動活潑。
254、牧童騎著牛,不是規規矩矩的騎。
255、而是橫坐著。
256、他吹笛也不是認真的吹。
257、而是無腔信口吹。
258、于是牧童調皮天真的神態。
259、活生生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260、使人為之耳目一新。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