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12-29 07:31:16 來源:
工程質量管理制度(工程質量管理)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工程質量管理制度,工程質量管理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1988年原建設部頒布《關于開展建設監理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開始試行工程監理制度后,2000年1月30日起施行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以法規形式規定了必須實行監理的建設工程范圍,同時建立起“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負責”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
2、從試行到強制實施,是解決建筑工作側重竣工質量而不重視監管問題的歷史選擇;如今從強制實施到試水改革,則是解決監理工作難以發揮獨立性第三方作用問題、推動工程質量管理模式多元化的創新選擇。
3、取消強制監理,工程質量管理不會弱化取消強制監理并不意味著取消監理,從試點地區的制度安排看,廈門、廣州都明確建設單位可自主決策選擇外部監理單位;取消強制監理更不意味著削弱工程質量管理,六地紛紛提出了建設單位自管、建筑師團隊管理、購買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購買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等替代方案,廣州還強調法定監理職責由建設單位承擔。
4、不難發現,取消強制監理實則將監理由行政性要求轉變為市場化選擇:通過營造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倒逼監理企業以建設工程專業化監督管理服務水平求生存、以質量監督能力謀發展,進而促進監理行業的深層次改革;長遠來看能夠強化工程建設監理企業、工程建設咨詢公司等社會監理單位的角色作用,推動工程質量管理體系步入優化軌道。
5、2、取消強制監理,工程監理制度創新深化在推動監理走向市場之外,2019年9月國務院轉發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的指導意見》既強調要“創新工程監理制度”,也圍繞“履行政府的工程質量監管責任”首次提出“探索工程監理企業參與監管模式”。
6、就前者而言,北京、上海、廈門在縮小強制監理范圍后著手試點的全過程工程咨詢和建筑師負責制,以及以雄安新區為先行的“逐步推行工程質量保險制度代替工程監理制度”,都致力于以創新制度作為配套措施完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也為工程監理制度創新指引了方向:一方面可以回歸制度初心,向建筑師主導的全過程工程咨詢轉型;另一方面可以聚焦現有優勢,向專業化的工程質量檢查控制角色轉變。
7、就后者而言,廣州市在縮小強制監理范圍后試行的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監理,以及此前安徽、吉林等省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和第三方檢測工作,都是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創新之舉,也為監理企業參與政府質量監督提供了路徑。
8、3、以創新手段強化工程質量管理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宏觀策略包括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技術手段三種,除了創新工程監理制度外,近年來我國以三者為切入點進行了一系列創新。
9、利用行政手段平衡參建主體的權力、責任、利益,是政府履行工程質量監管責任的主要途徑。
10、其中較為亮眼的引導政策包括:推進工程質量標準化管理,實現質量管理關口的前移;試點住宅工程質量信息公示制度,實現質量監管的公開透明;通過建立工程質量評價體系試點評價結果與質量誠信體系、考核體系、市場監管體系等的掛鉤,提高參建各方主體質量意識。
11、在正面強化外,責任追究也是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通過建筑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制確保工程質量責任可追溯,通過建設工程責任主體質量安全黑名單制度倒逼參建各方依法履行質量管理職責。
12、利用經濟手段落實參建各方主體質量責任,是市場經濟發展對工程質量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
13、一方面,近年來我國著力建立符合國情的工程質量保險制度:運用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的浮動費率機制激勵參保企業提高質量責任心,借助第三方力量提高工程質量風險管理水平;應用職業責任保險落實工程咨詢(投資)、勘察設計、監理、造價等領域職業資格人員的質量責任。
14、另一方面,政府還側重加強市場與現場聯動,通過構建“建筑市場”和“施工現場”間的制約機制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作用。
15、利用技術手段提高工程質量監管效能,則是信息時代向工程質量管理提出的最新要求。
16、一方面,應用BIM(建筑信息模型)、裝配式建造等建筑技術,引入工程技術服務機構深化質量管控成為近年來的政策焦點;另一方面,全面推行“互聯網+監管”模式也是2019年以來的政策熱點,如福建省住建廳開發啟用的“質量安全日常監督動態系統”,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工程項目建設的過程監控;上海、北京、江蘇、海南建立的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信息平臺,也有助于住房城鄉建設監管部門、保險監管部門強化質量風險管理。
17、在逐步取消強制監理的同時,我國更在創新工程監理制度的基礎上創新了工程質量管理體系。
18、因此取消強制監理不僅不會導致現行工程質量管理的失控,而且在創新措施逐步落地的情況下,能夠促使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多元改革。
19、對于監理行業而言,以監理服務水平求得生存、以質量管理能力謀得發展才是不變的前進方向。
20、工程質量監督的屬于政府職能,并且在這一方面是能代替和越位的,在實際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我們要保證公平、公正的原則,全方位、全過程的進行質量監督管理。
21、具體來說,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應貫穿于建設工程施工全過程,包括施工前準備階段、施工過程及竣工驗收階段的質量監督管理。
22、以下就各階段如何開展和做好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展開討論: 建設工程施工前的質量監督管理 開工之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人員要確定各項施工準備完成后才能允許開工。
23、首先需要對施工單位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查,以保證施工單位具備優質的施工能力,并能夠做好工程質量控制,要求施工單位的工程施工方案有效、可行,并且施工設計合理,施工人員也都具備相應的上崗證件。
24、加強對工程質量管理人員進行工程技術執行標準和規范的宣傳和貫徹,使其更全面熟練的掌握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
25、加強對建設工程軟件的研發和利用,促進工程建設信息化管理的實現,這樣才能夠有效管控工程質量和進度,同時也能夠讓工程建設中數據統計等更為準確、全面,也便于質量的監管和控制。
26、例如確定工程建設程序審批、組織協調占用土地等方面的作業已經完成,并進行詳細的技術核實,檢測設備儀器材料等,明確自己的職責,切實做好監控準備工作。
27、 2、施工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 施工階段的質量監督管理是整個工程質量監管工作的核心部分,不僅要求工程管理人員對相關的施工文件報表進行嚴格的審核,同時還要進入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察,掌握施工的實際現狀。
28、在施工階段,首先需要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以保證工程的施工工藝,為具體的工程施工提高技術指導依據,使得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技術和工藝科學合理,并與工程特點和要求相符。
29、尤其是在進行工程測量工作的時候,也一定要尤為注意,因為其測量質量將會直接關乎工程施工中的某些工序質量,對整個工程質量控制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30、而且還要對分項工程中的關鍵部位以及隱蔽部位進行定期檢查或者不定期抽查,針對質量不合格的部位要及時返工,并做好相應情況的記錄,同時在施工過程中也一定要強調隱蔽工程的重要性,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照相應設計要求和圖紙進行施工。
31、 3、竣工驗收的質量監督管理。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