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9-02 08:27:17 來源: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2月2龍抬頭的習俗)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2月2龍抬頭的習俗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二月初二龍抬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2月2龍抬頭的習俗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二月初二龍抬頭習俗如下:剃龍頭:指二月初二理發,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2、2、開筆寫字:農歷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朱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長大斷文識字。

    3、3、引錢龍:晉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

    4、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先將銅錢置放在灰線圈內,手拉線牽回家中,用容器蓋住即成。

    5、4、起龍船:廣東的珠三角地區,眾人跳入水中“起龍船”,請龍出水,清洗龍船,試扒龍船,人們選擇這天作為傳統“起龍船”的日子。

    6、是為了顯示百姓對龍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愿。

    7、二月初二龍抬頭忌諱做如下事項:從春節到二月二不得空鍋。

    8、2、走親訪友。

    9、看望病人忌初一。

    10、十五,下午不探望病人。

    11、3、商店忌說“關門”,晚上關門叫“靠門”。

    12、4、造房木材忌用桑木(“桑”諧音“喪”)。

    13、槐木(“槐”諧音“壞”)。

    14、5、為人賀喜忌穿白鞋,忌扎白腿帶或白腰帶。

    15、父母死后,一月之內不能為人賀喜。

    16、6、漁民或船戶忌說“翻過來”,稱“滑過來”。

    17、7、忌說“吃醋”,叫“用忌諱”。

    18、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有著很多的風俗習慣與節日禁忌,這些習俗與禁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給中華傳統文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神往。

    19、二月初二主要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20、我國民間有剃龍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

    21、“剃龍頭”習俗,或源于古人對龍圖騰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記載的古人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習俗。

    22、古時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有圍糧囤、引田龍、敲房梁、理發、煎燜子、吃豬頭肉、吃面條、吃水餃、吃糖豆、吃煎餅、忌動針線的習俗。

    23、為了納吉,二月初二這天的吃食物均取與“龍”相關的名字,面條不叫“面條”,稱作“龍須面”;民間有許多禁忌避諱“龍抬頭”,諸如此日家中忌動針線,怕傷到龍眼,招災惹禍;忌擔水,認為這天晚上龍要出來活動,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以免驚擾龍的行動,招致旱災之年;忌諱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再者,忌諱磨面,認為磨面會榨到龍頭,不吉利。

    24、  二月二被稱為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25、  傳統習俗: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條),俗稱“頂門棍”。

    26、為什么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27、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干活過日子了。

    28、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升天降雨。

    29、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說:“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鉆。

    30、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鉆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

    31、”當地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鍋里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云降雨保豐收。

    32、”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里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33、  地方風俗:  山東滕州聊城一帶二月二這天男性都要理發,龍抬頭這天理發希望一年好運。

    34、滕州青島地區吃棋子和炒豆,象征著“金豆開花”。

    35、  炒玉米: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

    36、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

    37、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并釋放了玉龍。

    38、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39、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40、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41、”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在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

    42、其意是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43、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

    44、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45、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46、”起床后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

    47、”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48、龍頭節的來由有兩種版本,一是民間傳聞,老農說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

    49、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

    50、故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

    51、”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52、二是科學解釋,專家說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

    53、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

    54、每到二月春風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55、天文學者說,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

    56、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

    57、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強烈愿望。

    58、由于民間流傳著“二月二”與龍的傳說,加上“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所以農家人這一天的講究頗多,他們把樸實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59、在我們蘇北地區,“二月二”清晨,農家人會用石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

    60、然后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墻壁驅除蝎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掉。

    61、元末熊夢祥撰寫的《析津志》一書在描述京畿地區的風俗時也提到:“二月二日,謂之龍抬頭。

    62、五更時,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糝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內,男子婦人不用掃地,恐驚了龍眼睛。

    63、”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

    64、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

    65、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66、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

    67、二月二這天,理發店里特別忙。

    68、這一天人人都要理發,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

    69、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

    70、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

    71、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72、在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松而愉快。

    73、而城里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

    74、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75、希望能幫助你,O(∩_∩)O~。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