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8-16 10:45:51 來源:
二月二民俗故事(二月二民俗)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二月二民俗故事,二月二民俗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二月二 二月二,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2、流行于全國多數地區,苗、壯、滿、侗、黎、畬、布依、赫哲、鄂溫克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3、此節風俗活動較多,又有花朝節、踏青節、挑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抬頭日之稱。
4、因時在農歷二月初二日,故稱。
5、此俗唐代已有記載,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時生。
6、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7、”當時及其后民間以刀尺、百谷、瓜果種籽、迎富貴果子等相問遺,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
8、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韌郡人游賞散四郊。
9、….”,又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朗節,士庶游玩,又為挑菜節。
10、”明以后,二月二又有關于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熏蟲避蝎、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
11、清咸豐《武定府志》:“……以(二月)二日為春龍節,取灶灰圍屋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
12、”此外尚有上工、試犁、炒蝎豆、戴蓬草、祭龍王、敬土地、謁高禖、嫁女住春、童子開筆等節俗活動。
13、布依族二月二要進行三天,主要祭祀土地神。
14、節日當天,家家殺雞敬祖,吃兩色(黑、白)糯米飯,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寧。
15、 是日有許多關于龍的活動,故稱龍抬頭日。
16、二月二龍抬頭之俗,早見于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二月二日,曰龍抬頭,放元旦祭余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17、”清代仍沿其俗。
18、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
19、令人呼為龍抬頭。
20、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
21、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
22、”龍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顯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
23、俗云“龍不抬頭天不雨”,龍抬頭意味著云興雨作,而天地交泰、云興雨作是萬物生育的條件。
24、又,古以為龍為鱗蟲之精,百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
25、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農事開始之時,又是百蟲出蜇、蠢蠢欲動之時,故民間有扶龍頭、引青龍、剃龍頭之舉,又有食龍皮、龍須、龍子、龍鱗餅之俗,還有停針、忌磨等禁忌。
26、“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 農歷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
27、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
28、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29、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30、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31、 為什么要“二月二”才龍抬頭呢?因為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蘇、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濕潤,保有水分。
32、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33、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么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34、 為什么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于驚墊前后,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
35、龍抬頭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
36、不過,這種說法是一般人對“二月二龍抬頭”的通常解釋,通俗易懂。
37、然而對于“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這往往被人忽略。
38、 古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是太陽在運動。
39、早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人們就把太陽在恒星之間的周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稱為黃道。
40、再利用某些恒星把這個圓分為28個等分,形成28個區間,稱為二十八宿。
41、“宿”表示居住。
42、如果觀察月亮的運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
43、把這28宿按照東?%C。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