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8-16 06:27:15 來源:
天人之相什么意思(天人之相)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天人之相什么意思,天人之相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天人相分論,亦即認為“天”與“人”是兩個互相獨立的個體,都具有客觀運行的規律,但無法互相干涉。
2、荀子肯定“天”是自然的天。
3、自然界的變化有自己的規律,不受人的意志支配。
4、同時天也管不了人事天人關系是傳統儒學的重要議題。
5、這里的天有兩種意義:一是指大自然,另一是指人從大自然領悟出的一些規律與道理,即所謂“天道”。
6、前者指大自然本身,后者指大自然的精神。
7、當談到天人關系時,“天”有時指前者,有時指后者,有時兩者混用,不分彼此,視其內容而定。
8、例如周易中的天乾地坤:天、地是大自然,乾、坤是其精神,乾道是剛與健,坤道是柔與順。
9、擴展資料中國的“世界觀”又稱“宇宙觀”,宇宙萬物乃天地自然“大用流行”演化而來,宇宙(天)與人(物)合二為一。
10、“中國的“人生觀”也指“心”性,《禮記·禮運篇》云,“人者,天地之心”,盤古開天地,女媧摶土造人,人與天地之間,存在著血脈親緣的倫理涵攝關系。
11、宇宙富含著天命、天理、天良、天網、天帝,“心”包括有心性、良心、心眼、心知、心意、心神,“天理”與“心性”,相互魚貫,融通為一。
12、中國人講“良心發現”,并非果真“發現”什么外在客觀的“天理”,而是指“天理”原本存在于“良心”之中,“天理”與“良知”相互啟示,彼此“發明”。
13、中國式的“天地良心”,所昭示的“宇宙與人生和諧如一”,從另一維度,表現了“世界觀與人生觀的統一性”。
14、因是之故,立于宇宙天地之間的人,可以以其自主的積極性,一方面賦予自然進化的世界以“道德意義”,另一方面又可以以自己的生命,參與自然演進,縱浪大化。
15、中國傳統塑造了一種“天人分而合一”的“天人精神結構”。
16、這是指中國文化傳統中由神性的上天(上帝)與人構成內函豐富的精神關系及其基本結構。
17、它的涵義是:神性的上天是人和萬物的終極來源(“天生萬物”,“天生蒸民”)。
18、 2、人因為天生具有“心”之思想(“心之官則思”)和意識、意志(“欲”,“意者,心之所發也”)并支配自己的行動(“心者,身之主也” 。
19、《孟子 盡心章句上》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 )的特征,而與天之所就的世界及其“天道”、“天命”、“天意”相面對,因此出現“天人相分”,并產生人的各種問題。
20、 3、人試圖通過“原始返終”而得本源之道,并在精神上通過了解、探索和領悟天之所就的人和世界來“達天明命”,追求“天人合一”。
21、 4、人的全部文明均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司馬遷)的精神活動下展開。
22、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23、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24、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故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25、”荀子明確地把人與自然分開,同時又強調人能改變自然,作用自然的思想,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把“天”看作是獨立于人的自然界,這是繼承老莊的思想。
26、但是,他又強調“人”能積極改造“天”,這又吸取了儒家,法家思想,從而與早期道家有明顯的區別。
27、他提出:“大天而思之,孰物莆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這在黃老道家至先秦各家思想中,都是富有生氣,充滿活力,進取的人生觀,其重要價值在于強調主體(人)對于客體(環境)的積極改造,強調人的創造性活動。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