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鑒開】“半畝方塘一鑒開”出自南宋詩人朱熹的《觀書有感》,原詩為:
> 半畝方塘一鑒開,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問渠那得清如許?
> 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以“半畝方塘”為意象,描繪了清澈的水面倒映天光云影的景象,寓意讀書學習要不斷汲取新知識,保持思想的鮮活與靈動。下面是對該詩句的總結與分析:
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是全詩的起句,形象地描繪了一片不大卻清澈見底的池塘,仿佛一面鏡子般映照出天空和云彩。這不僅是自然景象的描寫,更是一種比喻,象征著人的心靈或思想應當像這方塘一樣澄明通透。
接著,“天光云影共徘徊”進一步渲染了畫面的動態美,說明方塘不僅靜止,還隨著天光和云影的變化而流動,象征著心靈在閱讀與思考中不斷變化與豐富。
后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則通過設問的方式點明主題,指出之所以池塘如此清澈,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引申到人生和學習上,就是強調持續學習、不斷吸收新知識的重要性。
二、核心寓意
項目 | 內容 |
主題 | 學習與思想的更新 |
比喻 | 方塘 = 心靈;活水 = 新知識 |
核心思想 | 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與清晰 |
哲理意義 | 強調“源頭活水”的重要性,即持續積累與更新 |
三、現實啟示
1. 學習需持續:知識如同活水,只有不斷輸入,才能保持思維的活躍。
2. 反思與沉淀:如同方塘需要清澈,人也需要不斷反思、整理自己的認知。
3. 開放心態:接納新的思想和觀點,才能避免固步自封。
四、結語
“半畝方塘一鑒開”不僅僅是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更是一則深刻的哲理詩。它提醒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唯有不斷汲取新知,保持心靈的清澈與活力,才能走得更遠、看得更清。
總結表格:
項目 | 內容 |
出處 | 朱熹《觀書有感》 |
首句 | 半畝方塘一鑒開 |
意象 | 清澈的池塘,倒映天光云影 |
比喻 | 方塘 = 心靈;活水 = 知識 |
核心思想 | 學習要不斷更新,保持思想的活力 |
啟示 | 持續學習、開放心態、反思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