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精選問答 > 2023-08-29 13:36:16 來源:
危險源辨識的內容和順序(危險源辨識的內容)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危險源辨識的內容和順序,危險源辨識的內容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九腦匯學院看來,只有真正地識別到危險源,才能夠預防及減少風險,才能真正地保證自身及其他人的健康安全。因為預防是解決職工安全負擔的關鍵,普遍人為比治療和康復更為有效的(而且成本更低)。
下面將由九腦匯學院來為大家講述一下如何去識別危險源。
一、危險源的分類
依據危險源風險的可容許程度: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危險源:
危險性指數大于或等于 100 的,確定為不可接受危險源;
危險性指數小于 100 的,確定為可接受危險源。
二、危險源識別方法
危險源辨別就是對組織的活動、人員、設備、設施的運行狀況進行識別,判定其可能引發事故的類別、特性的過程。在識別危險源時要考慮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六種類型以及四種起因事故。只有識別出危險源的存在和產生危害的根源,才能控制危險的發生
三種狀態:
正常態:指正常、 持續的生產運行;
異常態:指生產故障停機、 檢修等情況;
緊急態:指發生爆炸、 火災、 交通事故等重大突發情況。
三種時態:
過去: 過去的作業活動、 系統或設備等過去的安全控制狀態及發生過的人身傷害事故和未遂事故;
現在: 作業活動、 系統或設備等現在維護、 改進、 報廢的安全狀態;
將來: 可以預見的未來作業活動、 系統、設備等即將產生的安全狀態。
六種傷害:
機械傷害、 電器傷害、 物理傷害、 化學傷害、 生物傷害、 人體工程傷害。
四種事故起因:
人的不安全行為、 物的不安全狀態、 作業環境缺陷、 管理缺陷。
三、危險源識別范圍
1. 對于所有與風險評價和實施必要控制措施相關的適用法律義務;
2. 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 包括承包方人員和訪問者) 的活動;
3. 工作場所外, 能夠對工作場所內人員的健康安全產生不利影響的危險源;
4. 在工作場所附近, 由組織控制下的相關活動所產生的危險源;
5. 組織及其活動的變更、 材料的變更, 或計劃的變更;
6. 由本組織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場所的基礎設施、 設備和材料;
四、危險的指數
危險性指數是下列三個因素的乘積:
發生危險事件的可能性 L;
人員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頻率 E;
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 C;
危險性指數 D=L*E*C。
五、風險控制方法
1.不可接受風險的控制措施的評審:
不可接受風險控制措施在實施前應予以評審, 評審內容:
a. 計劃措施是否使風險降低可容許水平;
b. 是否有產生新的危險源;
c. 是否已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
d. 計劃的控制措施是否會被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e. 受影響的人員如何評價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選擇不可接受危險源控制措施時應考慮下列因素:
a. 如果不可能完全消除, 應努力降低風險, 如使用低壓電器;
b. 如果可能, 完全消除危險源或風險, 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險品;
c. 可能情況下, 使工作適合于人, 如考慮人的精神、 體能等因素;
d. 利用技術進步, 改善控制措施;
e. 保護每個工作人員的措施;
f. 將技術管理與程序控制結合起來;
g. 應急方案的需求等。
h. 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慮過后, 作為最終手段, 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i. 引入計劃如機械安全防護裝置的維護需求;
3.對不可接受風險的危險源控制方法:
a. 制定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
b. 制定管理程序;
c. 培訓與教育;
d. 制定應急預案。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