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的漢語大詞典】“天命”一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遠的意義,常與命運、天意、職責等概念相關聯。在《漢語大詞典》中,“天命”被詳細解釋為一種自然規律或上天賦予的使命。以下是對“天命”的簡要總結,并結合《漢語大詞典》的內容進行整理。
一、
“天命”是中國古代哲學和宗教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謨》,其中提到“天命靡常”,強調天命并非固定不變,而是根據人的行為而變化。在儒家思想中,“天命”往往與“仁”“德”聯系在一起,認為君子應順應天命,行善積德,以求得上天的庇佑。
在《漢語大詞典》中,“天命”被解釋為:
- 上天所賦予的使命或意志;
- 命運,指人生中不可改變的必然性;
- 自然規律,如季節更替、陰陽變化等。
此外,“天命”也常用于帝王統治合法性的確立,如“受命于天”,表示君主的權力來自上天,具有神圣性。
二、表格展示(基于《漢語大詞典》)
漢字 | 拼音 | 釋義 | 出處/背景說明 |
天命 | tiān mìng | 上天賦予的使命或意志;命運;自然規律 | 出自《尚書》《論語》《孟子》等經典文獻 |
在儒家思想中,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順從天命以達道德完善 | 強調個人修養與社會秩序的統一 | ||
在政治語境中,常用于說明君權神授,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 體現古代對統治合法性的信仰 | ||
在民間信仰中,也可指個人的命運軌跡,如“聽天由命” | 反映人們對不可控因素的接受態度 |
三、結語
“天命”作為一個多義詞,在不同的語境下有著豐富的內涵。它既是哲學概念,也是政治話語,更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信念。通過《漢語大詞典》的收錄與解釋,我們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天命”這一詞匯的歷史演變及其文化意義。
如需進一步探討“天命”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可參考《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哲學史》等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