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精選問答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典故

    2025-08-10 01:45:48

    問題描述: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典故,這個坑怎么填啊?求大佬帶帶!

    最佳答案

    推薦答案

    2025-08-10 01:45:48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典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一句源自中國古代的著名典故,最早見于《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句話用“水”比喻百姓,用“舟”比喻統治者,形象地表達了民眾對國家政權的決定性作用。后來,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政要》中也引用了這一說法,強調統治者應以民為本,體恤百姓,否則將如“覆舟”般失去民心。

    該典故深刻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哲學,成為后世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依據。

    歷史典故總結與表格

    項目 內容
    出處 《荀子·王制》
    原意 君主如舟,百姓如水,水可載舟,也可覆舟
    引申意義 統治者應重視民意,體恤百姓,否則將失去政權
    代表人物 荀子、唐太宗李世民
    歷史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至唐代,強調“民本”思想
    影響 成為歷代統治者治國理念的重要參考
    現代啟示 民心向背決定政權穩固,政府應以民為本

    結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僅是一個生動的比喻,更是一種深刻的政治智慧。它提醒我們,無論身處何種位置,都應尊重人民、關注民生,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