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教育 > 2022-01-07 21:07:44 來源:
鵝毛千里送鵝毛是什么意思?
送一千里鵝毛是比喻,送一千里鵝毛是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蘊含著深厚的情誼。《梅圣俞寄銀杏》作者歐陽修。《路史》記載,根據云南民間傳說,古代緬甸地方官派緬伯高送天鵝到唐朝,渡過澠陽湖,大雁飛走,落成一片羽毛。緬伯高只好向一根羽毛致敬,說:“禮輕,意重,鵝毛送千里。”是在禮物微薄深情之后的比喻。
千里送鵝毛的典故
唐朝貞觀年間,西域回紇國是唐朝的藩屬國。有一次,為了表示與大唐的友誼,回紇國派使臣緬伯高帶著一批稀世珍寶去唐朝。在這些貢品中,最珍貴的是稀有珍禽——白天鵝。
緬伯高最擔心的是這只白天鵝。如果發生了什么事,他怎么向國王解釋?因此,一路上,他親自喂水,一刻也不敢怠慢。一天,當緬伯高來到澠陽湖時,他看到白天鵝伸長脖子,張開嘴,艱難地呼吸。緬伯高受不了了,于是他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水邊,讓它好好喝一杯。誰知道,白天鵝喝足了水,用翅膀閉上了脖子,“轟隆隆”地飛向天空!緬伯高向前飛去,只撿了幾根羽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看著它飛得無影無蹤。有那么一會兒,緬伯高手里拿著幾根白鵝羽毛,盯著發呆等了一會兒,腦子里來回思考著一個問題:“我該怎么辦?貢品?我該帶什么去見唐太宗?回去?你竟敢去見回紇王!”侍從說:“天鵝飛走了。讓我們考慮一下補救措施。”想了想,緬伯高決定繼續他的東進之旅。他拿出一塊白絹,小心翼翼地將鵝毛包好,并在絹上寫下一首詩:“天鵝進貢唐朝,山路更遠。”綿洋失其寶,兀之情難棄。侍奉唐高宗,請恕緬伯高,事輕人正,鵝毛送千里!"
緬伯高帶著珠寶和鵝毛,戴著戴月的星星,不知疲倦地工作,很快就到達了長安。唐太宗接見緬伯高,緬伯高贈送鵝毛。唐太宗讀了這首詩,聽了緬伯高的故事。他沒有責備他,而是覺得緬伯高忠誠誠實,他沒有辜負他的使命,所以他得到了重獎。
自此,“千里送鵝毛,禮輕義重”成為中國民間禮尚往來、感情交流的寫照或謙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