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謂之文也的是以是什么意思】一、
“是以謂之文也”出自《論語·公冶長》篇,是孔子對子貢的評價。其中“是以”是一個常見的文言虛詞結構,意思是“因此”或“所以”。整句話的意思是:“因此稱之為‘文’。”這里的“文”指的是有文采、有修養、有德行的人。
在古文中,“是以”常用于表示因果關系,即前因后果的關系。“以”在這里作介詞,相當于“因為”,“是”是代詞,指代前面提到的原因或情況。因此,“是以”合起來就是“因此”或“所以”。
下面通過表格形式,對“是以謂之文也”的各個部分進行詳細解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其含義和用法。
二、表格解析
詞語 | 含義 | 用法說明 | 示例 |
是 | 代詞 | 指代前文提到的情況或原因 | “是以”中的“是”指代前文所說的內容 |
以 | 介詞 | 相當于“因為”、“由于” | “是以”即“因此”、“所以” |
以是 | 連詞 | 表示因果關系 | “是以”為常見搭配,表示“因此” |
謂 | 動詞 | 意思是“稱為”、“叫做” | 如“謂之曰”即“稱它為” |
之 | 代詞 | 指代前面提到的對象 | 如“謂之文”即“稱他為文” |
文 | 名詞 | 在此處指“文雅”、“有文采”、“有德行” | 孔子稱贊子貢“文” |
也 | 句末語氣詞 | 表示肯定或強調 | 常用于句尾,加強語氣 |
三、綜合解釋
“是以謂之文也”整體可譯為:“因此稱之為‘文’。”這句話是孔子對子貢的一種高度評價,認為他具備文采與德行,值得被稱作“文”。
在現代漢語中,“是以”可以翻譯為“因此”、“所以”,常用于書面語中,表達前后邏輯關系。而“文”則根據上下文不同,可能指文采、文化、文明、文章等,但在《論語》中多指人的修養與品德。
四、結語
“是以謂之文也”是一句典型的文言句式,體現了古代漢語的簡潔與含蓄。理解其中的“是以”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地把握古人說話的邏輯與風格。通過對“是以”的分析,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表達方式,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
如需進一步探討其他文言虛詞或經典句子,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