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心相付歷史典故】“披心相付”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意指將內心深處的想法、情感或信任毫無保留地交付給對方。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極深的信任關系,尤其在朋友、君臣或夫妻之間表現得尤為明顯。
該成語最早見于《后漢書·王符傳》:“夫明主之與賢臣也,披心相付,不疑其志。”意思是說,英明的君主與賢能的大臣之間,彼此坦誠相見,毫無猜疑。
一、
“披心相付”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信任。它不僅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更是一種道德和人格的體現。在古代,這種信任往往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忠誠與責任之上,是維系人際關系的重要紐帶。
在現代語境中,“披心相付”更多地被用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或者同事、合作伙伴之間高度的信任關系。它傳達的是一種無條件的支持與理解。
二、表格展示
詞語 | 拼音 | 含義 | 出處 | 用法示例 | 現代意義 |
披心相付 | pī xīn xiāng fù | 將內心毫無保留地交付給他人,表示極度的信任 | 《后漢書·王符傳》 | “君臣之間,應披心相付,共圖大業。” | 形容朋友或合作伙伴間高度的信任與真誠 |
相關成語 | - | - | - | - | - |
推心置腹 | tuī xīn zhì fù | 比喻對人十分真誠 |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 “他待我推心置腹,我豈能辜負?” | 強調真誠與信任 |
心腹之交 | xīn fù zhī jiāo | 指非常親密的朋友 | 《史記·淮陰侯列傳》 | “他是我的心腹之交,不可輕信。” | 強調深厚友誼 |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比喻知音難覓 | 《列子·湯問》 | “伯牙鼓琴,子期聽之,高山流水,曲盡其妙。” | 表達知己之情 |
三、結語
“披心相付”不僅是古代社會人際交往中的重要原則,也是現代社會中建立深厚關系的基礎。無論是在職場、家庭還是友情中,真誠與信任都是維系關系的關鍵。通過了解這一成語的歷史背景與現代意義,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