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俠仗義是什么意思】“行俠仗義”是一個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具有正義感、勇敢、助人為樂,并愿意為他人伸張正義的行為。這個詞多用于武俠小說或歷史故事中,用來描述那些不畏強權、扶危濟困的英雄人物。
一、
“行俠仗義”是漢語中一個富有道德色彩的詞語,主要表達的是“行俠”與“仗義”兩個方面的含義:
- 行俠:指的是以武藝或能力幫助他人,維護公平正義。
- 仗義:是指堅守道義,勇于承擔責任,不懼強權。
這兩個部分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理想化的道德行為標準,常見于古代俠客形象中。如今,“行俠仗義”也被引申為在現實生活中積極幫助他人、堅持正義的行為。
二、表格展示
項目 | 內容說明 |
成語名稱 | 行俠仗義 |
拼音 | xíng xiá zhàng yì |
出處 | 常見于古代武俠小說及民間傳說,如《水滸傳》等 |
含義 | 指有正義感、勇敢、樂于助人、敢于為他人伸張正義的行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高尚品德或行為,也可用于贊美某人正義感強 |
近義詞 | 扶危濟困、見義勇為、仗義執言 |
反義詞 | 嫁禍于人、損人利己、忘恩負義 |
現代意義 | 在現代社會中,可用于贊揚那些熱心公益、勇于擔當、堅持正義的人 |
三、結語
“行俠仗義”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值得傳承的精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這種精神都激勵著人們去關愛他人、維護正義、勇敢面對不公。雖然時代變遷,但“行俠仗義”的核心價值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和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