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2-08-23 18:45:22 來源: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大提琴(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大提琴,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雅俗共賞的精品---如歌的行板1869年,還是一個29歲青年的柴科夫斯基住在烏克蘭首府基輔附近卡蒙卡地方他妹妹的莊園里。
2、一天,他正在寫作歌劇《女水神》的管弦樂總譜,忽然聽到窗外粉刷墻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支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這支淳樸優美而又婉轉凄惻的民歌吸引住了。
3、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記錄下來,配上和聲,收進了他在這一年中編成的《俄羅斯民歌五十首》(一本改編為鋼琴二重奏的民歌集)。
4、兩年以后,他在寫作《D大調弦樂四重奏》的時候,又用這首民歌做為第二樂章的主題,這第二樂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5、1877年初,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來到莫斯科。
6、當時柴科夫斯基所在的莫斯科音樂學院舉行了一次音樂晚會招待托爾斯泰,其中有一個節目,就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
7、托爾斯泰聽到第二樂章時,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說:“我已接觸到苦難人民的靈魂的深處。
8、”柴科夫斯基看到這情景,心中十分激動,他在日記中寫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許的一生中,至今還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滿足和感動。
9、今天,列夫·托爾斯泰坐在我身旁。
10、當聽到我的行板時,淚珠掛滿了他的兩頰。
11、”托爾斯泰回去以后寫信給柴科夫斯基說:“我永遠忘不了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
12、我的文學著作還從沒有得到過象那樣奇妙的晚會一樣巨大的報酬。
13、”柴科夫斯基在回信中寫道:“知道了我的音樂能夠使您感動,使您入迷,我是多么幸福和自豪呀!”古人有“欲取名琴彈,恨無知音賞”的話,托爾斯泰真不愧為柴科夫斯基的知音了。
14、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作于1871年,其中的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靈感來自一位泥水匠哼唱的一首俄羅斯民歌,柴科夫斯基將其收錄在他的《俄羅斯民歌五十首》中。
15、1871年,柴科夫斯基在創作《D大調弦樂四重奏》時,又將其作為第二樂章的主旋律。
16、1877年初,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來到莫斯科,聽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
17、在聽到第二樂章時,托爾斯泰感動得淚流滿面,說:“我已接觸到苦難人民的靈魂的深處。
18、”柴科夫斯基看到這情景,心中十分激動,他在日記中寫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許的一生中,至今還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滿足和感動。
19、” 而《D大調弦樂四重奏》也正因有這個杰出的樂章,才特別受到世人的鐘愛。
20、弦樂四重奏是室內樂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形式,由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進行重奏。
21、弦樂四重,莫扎特的也很有名啊~他的 《弦樂小夜曲》《嬉游曲》……這些都是在弦樂四重中非常有名的柴可夫斯基在1869年后曾去西伯利亞舊俄國流放發配者處,向這個苦難的群體,包括1825年12月黨人及后代,亨唱此曲,多次修改,力求更貼近和通俗易懂于苦難群體。
22、數年后,大文豪托爾斯泰所聽到的弦音四重奏就是這修改板本。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