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2-08-19 22:03:16 來源:

    留置針沖管和封管操作流程(留置針)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留置針沖管和封管操作流程,留置針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靜脈留置針操作簡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留置針沖管和封管操作流程,留置針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靜脈留置針操作簡單,留置的肢體活動方便,可減少反復靜脈穿刺,減輕患兒的痛苦,深受患兒家長的喜愛,在兒科病房廣泛使用。

    2、由于小兒好動,血管細、血管壁薄,留置針留置時間不長,為使留置針在兒科得到安全有效使用,國內護理學者對小兒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的相關因素進行了大量的臨床研究,現綜述如下。

    3、 1 安全留置部位的選擇 小兒靜脈留置針可選擇留置的部位較多,有頭皮靜脈、四肢淺靜脈、腋靜脈、頸外靜脈、腹股溝靜脈等,不同的留置部位留置時間有明顯的差異。

    4、艾芳〔1〕對1 559例住院患兒進行了臨床觀察,發現新生兒組頭皮靜脈和上肢靜脈留置時間無差異,比下肢靜脈留置時間長;嬰幼兒組頭皮靜脈留置時間最長,下肢靜脈留置時間最短;學齡組四肢各部位留置時間無差異。

    5、故新生兒、嬰幼兒靜脈穿刺首選頭皮靜脈,其次為上肢靜脈。

    6、但有顱內出血、新生兒缺血性腦病的患兒,為了減少搬動,防止出血加重,應盡量避免頭皮穿刺〔2〕。

    7、對于相對配合的患兒可采用頸外靜脈留置〔3〕。

    8、新生兒應選擇腋靜脈置管,腋靜脈留置時間比四肢淺靜脈或頭皮靜脈留置時間長,并且易于固定及護理〔46〕。

    9、 2 穿刺技巧 小兒年幼,穿刺操作時不配合,血管管腔小,傳統的穿刺方法常使送管不順利。

    10、胡小薇等〔7〕對該方法進行了改進,采用左手一直繃緊皮膚,右手持針翼,呈15°~30°角刺入,見回血后降低角度,繼續進針2 mm左右,左手繼續繃緊皮膚,右手持續緩慢注入生理鹽水,使穿刺部位血管充盈,防止盲目送管穿破血管。

    11、對血管細、血容量不足、休克的患兒效果更好。

    12、有報道〔8〕,新生兒頭皮靜脈呈樹枝狀分布,而大隱靜脈行走較為彎曲,采用分多次逐步將針芯退出的方法,可使外套管在血管的行走過程中盡可能有針芯支撐,防止外套管在送管時打折,便于留置針順利通過彎曲。

    13、 3 固定方法 3.1 頭部固定法 患兒好動,固定留置針的膠布容易松脫,出現脫管,影響了留置時間。

    14、為此黃文璟等〔9〕在小兒頭部留置時,在留置針的棱角處用少量棉花鋪墊后用3M膜固定,再用皮膚外傷固定用5號彈力網套,套進患兒頭部,能有效的延長留置時間,由于彈力網套的彈性及透氣性能好,不會給患兒帶來不適。

    15、使用3M外科自粘繃帶固定頭部靜脈留置針,同樣可以延長留置時間〔10〕。

    16、 3.2 四肢固定 新生兒皮膚嬌嫩,四肢活動度較嬰幼兒小,張惠娣〔11〕采用海綿代替夾板固定四肢靜脈留置針,使肢體活動時順應性好,避免夾板固定時順應性差壓迫局部影響血液循環而出現局部水腫、脫管及夾板誤傷肢體,影響留置。

    17、為了防止針梗處和肝素帽持續壓迫局部,引起局部壓傷,在固定留置針時在這些部位墊少量棉花后固定,再將患兒小手放入棉質手套內,腳部穿松緊適度的襪子,也可用小毛巾包裹〔12〕。

    18、 4 封管 4.1 封管液選擇 4.1.1 生理鹽水與肝素液 封管是使留置針管腔內充滿液體,增加管腔內壓力,防止血液反流,避免堵管。

    19、由于小兒與成人不同,為了尋找安全有效的封管液,許多護理人員進行了大量的臨床研究。

    20、有報道〔13〕生理鹽水代替肝素鹽水為66例患兒留置針封管最長維持16 h。

    21、饒慶華等〔14〕對546例應用留置針的住院患兒進行了生理鹽水與肝素液封管對比,結果用肝素液封管明顯優于生理鹽水,保留時間相對延長。

    22、認為生理鹽水雖然在一定條件下防止凝血堵管,但當病情危重或某些病理情況下血液呈高凝狀態,體內抗凝血功能減弱微循環改變時生理鹽水不足以抗凝,所以應根據病情,適當選用肝素鹽水封管,提高留置效果。

    23、 4.1.2 血液病患兒封管液的選擇 許燕等〔15〕報道,有血流動力學問題的病人,如高凝狀態或出血傾向者建議不用留置針。

    24、但饒慶華等〔14〕經過對77例肝素鹽水封管前后,出凝血時間、血小板、紅細胞均值對比,差異無顯著性意義,認為肝素液封管對血液病患兒并非禁忌。

    25、除了有明顯的出血傾向者外均可選用。

    26、同樣牟園芬〔16〕對36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患兒進行肝素及生理鹽水封管對照,結果使用肝素封管液對ITP患兒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計數無影響,不會加重患兒原有的出血傾向,且保留時間明顯長于生理鹽水封管液。

    27、但安利等〔17〕認為血液病人如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肝素過敏者應選擇枸椽酸鈉溶液封管。

    28、2.5%枸椽酸鈉能降低血中鈣離子濃度,起到抗凝血作用。

    29、 4.1.3 其他 還有使用1∶5(1份保養液加5份生理鹽水,保養液內含1.33%枸椽酸鈉、0.47%枸椽酸、3%葡萄糖)保養液用于小兒靜脈留置針封管的報道〔18〕。

    30、 4.2 封管液濃度及劑量的選擇 小兒血管小,封管液量過多,推注時間長,力量不均可損傷血管內皮,形成血栓性靜脈炎。

    31、因此,封管液量為2 mL,肝素的安全有效的量化指標,以新生兒0.5 U/mL,3歲1 U/mL ~5 U/mL,7歲5 U/mL,14歲5 U/mL~12.5 U/mL較適宜〔14〕。

    32、但也有報道〔19,20〕,采用3 mL肝素液封管留置的天數明顯多于2 mL肝素液封管留置的天數,認為2 mL肝素液含肝素液量相對少,易發生堵管,導致留置時間縮短。

    33、 4.3 封管方法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關鍵,方法得當可延長留置時間。

    34、張家榮等〔19〕對120例新生兒進行封管探討,認為將針頭斜面進入套管針內均勻推注3 mL肝素溶液留置天數顯著高于將針頭2/3進入套管針內推注2 mL后,再將剩余1 mL邊推邊退行正壓封管留置的天數。

    35、原因是肝素帽橡膠致密度極強,退針時容易將針頭一下退出套管針外,達不到正壓封管的目的,而只將斜面進入套管針內均勻推注3 mL肝素溶液,則不會引起負壓封管,使留置時間延長。

    36、魏菊英等〔20〕認為,邊推邊退的封管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病,由于退針的均勻速度很難掌握,容易造成負壓封管,導致凝血堵管。

    37、 5 靜脈炎的預防 5.1 血管選擇 應根據不同年齡、病情、用途、血管情況選擇不同的血管。

    38、選擇的血管要柔軟、直、有彈性、易于觸及、充盈良好,避開關節部位〔21〕。

    39、王惠仙等〔3〕研究認為頸外靜脈留置時間長,靜脈炎發生率低。

    40、頸部條件許可,患兒相對配合,可采用頸外靜脈留置。

    41、胡艷群等〔22〕報道,在搶救危重嬰幼兒時,可采用腋靜脈置管,腋靜脈為大靜脈,輸入的血管活性藥物隨血液快速進入循環,減少了藥物對局部血管的刺激,管徑粗,留置針套管進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而頭皮、上肢、下肢靜脈血管細小,靜脈回流速度慢,局部血管壁長時間處于藥物刺激中,易發生靜脈炎。

    42、朱琴等〔5〕認為,早產兒,腋靜脈留置穿刺成功率高,并發癥少。

    43、腋靜脈管徑粗、直、血液流暢,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小,腋部活動度少,避免機械刺激,減少靜脈炎。

    44、 5.2 留置針的選擇 選擇適合血管粗細的留置針可減少靜脈炎的發生。

    45、應根據患兒不同年齡及病情選擇相應型號的靜脈留置針,嬰幼兒一般選用套管較細的24G,而手術及較大年齡的患兒可選用24G、22G的留置針〔21〕。

    46、 6 宣教工作 根據患兒特點,有針對性進行指導,囑新生兒家長在喂哺和睡眠時避免觸碰留置針,嬰幼兒期強調陪護人員的看護,學齡組患兒給予正確引導〔23〕醫務人員、家長、患兒共同參與留置針的維護,延長留置時間。

    47、 綜上所述,要使小兒靜脈留置針能安全有效的留置,應根據患兒年齡、病情、血管情況選擇合適的血管及留置部位,熟練的穿刺技巧,妥善固定,有效的封管,適時的宣教留置針通過臨床觀察,兒科病房外周靜脈留置針的應用中,留置針的良好固定是留置時間和臨床應用的關鍵。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