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2-08-18 08:20:34 來源:

    學中醫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學中醫)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學中醫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學中醫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中醫其實非常簡單,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學中醫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學中醫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中醫其實非常簡單,聰明與白癡就差兩片樹葉,所以這就關系到師資很重要。

    2、真正優秀的,很多老師呢,都在怪學生,你這個不努力,不好好學,沒有興趣,然后成績不好。

    3、老師都不會自己反省。

    4、所以沒有笨蛋學生,只有笨蛋老師。

    5、你要跟著聰明的老師去學,走對路你才能學好,那視頻的傳播比文字好太多了,我個人建議你百度一下《倪海廈對話梁冬》先看看你有沒興趣,假如覺的不錯,可以淘寶幾塊錢買一些倪海廈講的中醫五大經典來看,他們包括《針灸大成》《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我舉幾個例子:我們人75%是水組成的,我們人分兩種水,一種是病態的水,就是冷水,這個癌細胞,他癌癥、腫瘤、陰實的東西,他非常喜歡冷水。

    6、那人身上,允許的水是熱水,所以你吐氣都是熱的。

    7、人體75%都是由水組成的,不同的癥狀代表你身體不同的部位有冷水,比如惡心是代表你兩肋兩肋中間有冷水,這個水會把胃包住,會給胃壓力,那胃的蠕動受到壓力的話,就吃不下東西,就惡心,其他以此類推.所有的治療都是為了把冷水排掉。

    8、所有的癥狀都是在告訴你那里有冷水。

    9、比如什么是經絡?橘子撥開里面有白白的橘絡,經絡就好像桔子的桔絡一樣,沒有手太陰肺經,肺的力量就沒法運行到大拇指上面去,你如果沒有這個絡連到,五個指頭各司其事,你抓不住東西,最早出來知道經絡的人,一定是武功很高的或者練打坐的這種.中藥怎么起作用?比如黃連阿膠湯,阿膠補血,白芍是讓血加速回到心臟,但是如何讓血補到心臟呢?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個帶路的人,我們在食物里面找遍了食物,只有一種東西和心臟一樣永遠是懸浮在空中,就雞蛋黃,更多的怎么學習中醫?從哪里入手?第一步:我個人建議第一步你看《倪海廈對話梁冬》,然后是《觀念治療》,逐步到倪海廈的五大經典》第二步:倪海廈視頻講《針灸大成》想實戰的話,先就是針灸。

    10、因為針灸是一個容易學,然后所有針灸的理論就是按照《難經》里面來的。

    11、提到最多就是《難經》,所以整部的《難經》根本就是針灸嘛,你如果讀現代的“針灸”不行嘍,現代的“針灸”的話,它寫的是現代的病理學、生理學……什么,都是按照西醫的名詞來。

    12、比如說你胃潰瘍扎什么穴道啊,這都是不對。

    13、你要按照古代的真的要去研讀《難經》,從《難經》里面的,嚎,再去看針灸,看《針灸大成》啊,很多的,比如說《針灸聚英》呢,嚎,《針灸甲乙經》呢,這種東西,都是很好的古書上面的針灸。

    14、然后呢。

    15、在針灸很強了以后,因為針灸的涵蓋范圍有十二經絡,嚎,同時呢,五臟的所有的東西,比如說,嚎,肝是青色的,肝主東方啊什么,心臟火……南方是火啊,嚎,主赤色。

    16、這針灸里面都講的很詳細。

    17、所以這個十二經絡很熟的話,那你本身呢,就是能夠非常了解這個人體內臟的互動的關系。

    18、在你還沒有讀《黃帝內經》的時候,你已經有基礎的觀念。

    19、再講你剛才提到的奇經八脈。

    20、那十二經絡就好像這個竹竿插在地上有十二根,可是這個十二根插了……你插成個圓形的話,你系還是沒有用啊,那個竹竿會倒。

    21、所以旁邊一定要有那個……那個圈圈,嚎,不管那個圈圈是用竹子把它框起來,或者用鐵絲框起來,這竹子一定要有,我們有方……主要有這個圍起來,啊,圍籬圍起來。

    22、這樣子的話才成為一個網,才把它寄養在里面,那,就要靠周圍這些東西,才有辦法十二經絡固定到。

    23、第二步學什么?倪海廈視頻講《神農》學本草經。

    24、你在學《神農本草經》的時候嚎,除了《神農本草經》里面的注解你要懂以外,看古書最好,不要看現代人寫的那個《本草綱目》,所以,你先不要去讀《傷寒》、《金匱》,先要讀《黃帝內經》,先看《神農本草經》,看他的藥性怎么寫,你要深深地體會到藥的本性。

    25、如果說我們遇到病人是同時是因為血液,腳是冷的,血沒有辦法回到心臟里面,我們才會要加位酸味的藥,因為酸主酸收,所以就要把黃連跟白芍開在一起。

    26、所以,你當你藥性很熟了以后,這個時候你再去看《黃帝內經》,《黃帝內經》他是中國傳統五千年下來……所以你要讀《神農本草經》,一定要讀他的藥性,他寫的很清楚在里面。

    27、那《神農本草經》里面提到的,這個藥物,他是俯拾可得的,到處都有。

    28、因為太便宜,所以反而可能影響到他的這個價值哈。

    29、第三步:應該讀倪海廈視頻講《黃帝內經》。

    30、當你有了針灸的基礎,有了藥物的基礎,這個時候你去看《黃帝內經》,你就會發覺到,《黃帝內經》為什么講寒熱,講什么,你就,光是你看《黃帝內經》,大家在讀《黃帝內經》,經典的東西,這兒都是生理,人的生理解剖學,病理學的時候,看起來《黃帝內經》他的章節很多,文字很多,《黃帝內經》來說,在這幾種書里面,算是比較厚的,原文是比較厚的。

    31、我看《黃帝內經》怎么看的。

    32、你看我拿到《黃帝內經》,是個拿到書在看,實際上我在讀一張圖,他的文字陳述是個地……是個圖,嚎,你看這個圖的時候,整個身體都開始動,你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活活的人的里面身體的運轉的方向。

    33、所以諸位讀《黃帝內經》的時候,看起來表面上是文字,你在讀文字,實際上你要把他當成圖在讀,啊,就好像一個唐伯虎的一個山水畫,啊,誰都畫的很好,那在讀圖。

    34、讀圖的話,解釋就很多啦,嚎,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人畫一個圖,有的人看到說,這個畫家在畫這幅圖的時候,當時心情一定是很沮喪的;這個畫家在畫這個圖,心情是很開朗的。

    35、所以,因為圖嘛,所以臆想的空間……這個意念呢,就想到……想像的空間會比較大。

    36、所以說,我們中國的經典之作真的是偉大,他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他根本就是已經到了藝術的階段,是個圖。

    37、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什么是相生相克的關系。

    38、那你沒有針灸的基礎,沒有《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你看《黃帝內經》,根本就是在看……看字,看無字天書一樣,你看不懂的。

    39、嚎,但是,你有針炙很好的基礎,有《神農本草經》的基礎的話,你把《黃帝內經》讀得很透的話,實際上你自己就會……你不用看《傷寒》《金匱》,你開出來就是桂枝湯,開出來就是麻黃湯,已經到這個階段了。

    40、所以,當你《黃帝內經》非常了解以后,這個時候你再去看《傷寒論》、《金匱》,你一看就知道張仲景為什么這樣子。

    41、“善者,吾之師;不善者,吾之資。

    42、”從古到今有無數學醫之人,他們之所以成功、失敗,可以給我們提供師資。

    43、先看看現狀。

    44、彭佩云說:“新中國五十年來沒有培養出一個真正的中醫”。

    45、幾乎所有的中醫論文都是垃圾。

    46、全軍盡墨呀!幾個老的死去以后,良醫一個也沒有了,合格的中醫師也是鳳毛麟角。

    47、江湖騙子或者南郭先生遍地都是。

    48、若說某某是個庸醫,往往抬舉了,絕大多數連庸醫都夠不上。

    49、我常說父親是個標準的庸醫,就他這樣的也不多見了。

    50、這不是憤世嫉俗的說法,這是中醫客觀的標準。

    51、傳統的針灸沒有幾個會的了,電針、針刀、砭石、刮痧之類招搖過市。

    52、有人針灸甚至埋線,連到烏龜身上,使人揮汗如雨。

    53、“造作雜術,謬言為道”,如此之流,熾盛世間!中藥呢,成份分析、提純、靜脈注射、火神派等等,撿個芝麻就當西瓜,亂哄哄你方鬧罷我登場。

    54、傅景華先生說目前的中醫界是“高位截癱”,中央的頭腦還是清醒的,想振興中醫,可是權力機構一幫人給卡殼了。

    55、他形容眼下的中醫師很多是“人妖”。

    56、整個中醫界已經烏煙瘴氣、邪師充斥,學醫的人要是鉆進這個迷魂陣出不來,也就離喪魂落魄不遠了。

    57、醫道旁落到今天這種地步,其來有漸,我們上溯去找歧途所在。

    58、我有個舅爹,是個殘疾,刻苦學習,連中藥的藥典他幾乎都背會了。

    59、早年第一次給人用針灸,下手太重,把自己嚇著了,以后就只用藥。

    60、晚年在縣城很有名氣,縣醫院想方設法要關他的診所,因為醫院的生意受了影響。

    61、他是舊社會很多學醫之人一生勤勉的寫照。

    62、我有個姑父則不然,看曾祖父的針灸厲害,就跟著學,因為針灸賺錢少而且危險性大,又羨慕起某個老師的中藥本事,也沒學多久,西醫來了,又去跟風,最后一樣也沒學到,窮困潦倒、夸夸其談,成為江湖郎中。

    63、如今很多學醫的人與他神似。

    64、他們二位的差別在于是否專心致志、一門深入。

    65、不過,即使是我舅爹,離一個合格的中醫師仍然有不小的距離。

    66、莫說現在邪說紛紜之際,就是明清以降,如果不是特別的根器,即使你專心致志,窮一生之力,也很難有良醫的成就。

    67、請看裘沛然先生的《瘦因吟過萬山歸》一文。

    68、窮一生之力,也只有個“一間微明”的所得,這是師道的終結呀!這種局面從金元四大家之時就開始了。

    69、金元四大家之后,各執己見、互相針砭,就都有所知障了。

    70、“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已經成為學醫的人幾乎都要經歷的過程。

    71、甚至讀方多的還不如守幾個方子一門深入的。

    72、醫道分崩離析,落入了“流散無窮”的境地,學人開始了繞圈子、瞎轉悠,爭訟、沒落之象顯現,到了今天外道介入,開始妖變。

    73、這種衰敗在秦漢就已埋下伏筆。

    74、秦越人、華佗遇害,針灸從此生弊,傷賢之禍,流傳后世。

    75、“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蔽賢之過,藥方之諦遂致暗而不彰,后人只得余緒。

    76、幸有孫真人出,一時方術全盛,但是禍根已埋,至金元四大家終于開始了分歧。

    77、一切正法都是這樣式微的,由真而正而邪,由大明而明虧而晦暗。

    78、到了沒落之極的時候,“大師”遍地,頭頭是道,各說蹊徑,而真正的醫道就棄絕了。

    79、黃帝為何叮囑“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因為教授非人,未得云得,欺世盜名,就會衍生旁說,遮蔽大道。

    80、“君子不可以小得,而可以大受”,如果“樂于小法,則蔽大道”,很多不究竟的東西就把人從大道上拐走了。

    81、醫道的式微,由來已久,現在如果不是大心求道之人,好的結果是在不究竟中轉悠一輩子而一間微明,壞的結果是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82、羅大倫先生寫了一本《古代的良醫》,那些良醫的成就歷程值得我們借鑒。

    83、張景岳、朱丹溪、徐靈胎等,沒有哪一個不是文理兼備,而后半途涉醫,最后在《內經》、《傷寒雜病論》上勤求經旨而有得。

    84、“秀才學醫,籠中抓雞”,這是經歷了印證的。

    85、他們最后都不約而同回歸到經典上。

    86、這就如同學佛“不見本性,修行無益”,學醫不溯本源,也是多聞無益。

    87、天資好,勤學拜師,不過是積聚資糧而已。

    88、張仲景、扁鵲他們有幾本醫書?為何他們能夠大成就?因為他們是從源頭上來的。

    89、到目前為止,我仍然只是中醫的門外漢。

    90、從小我就拒絕學醫,一直屏蔽自己。

    91、媽媽勸我:“藝多不壓身”,我說:“藝多是累贅”。

    92、傅景華先生說你學一下中醫多好,我說萬一學會了怎么辦。

    93、譚曉陽先生是知道我的,在我們一起討論醫學之后,有幾次我拿起《內經》、《傷寒雜病論》,又放回去了。

    94、我不打算改變自己的初衷。

    95、很多人拼命學一輩子也學不會,我卻唯恐學會了。

    96、為什么會有這種天壤之別呢?只在于道路不同。

    97、我是從心而不從人的,因此天真任運而不受庸師之欺。

    98、就說自己學《易經》,一拿起就覺得這是象的簡明推演,如果去看很多后人注解的,說這個卦是哪個變來的,越看越糊涂,你就會在里面瞎轉悠,一輩子學成個神秘兮兮的。

    99、我根本不看后人著作,自己用心于《易經》本身,反而通達。

    100、在大學的時候,我看《道德經》也是很吃力的,以后陷入身心黑暗,與心病作斗爭,慢慢就有感覺了。

    101、這實質上是一個損之又損的過程。

    102、一切都失去了,在身心廢墟上重建自己,完成了一個歸根復命的過程,也與道有了契合。

    103、與中醫的接觸始于媽媽的一場病,后來又救了朋友的母親。

    104、去年年底決定對中醫探求宗旨、追溯本源,這個意愿也達成了。

    105、我甚至不曾學醫,現在卻要來給中醫播種,一切都順理成章發生了。

    106、我知道自己只是個先行者,只要人們從我的路來,在這條路上每個人都會比我走得遠。

    107、這條路也不是我的,是張仲景、孫思邈、邵雍等先賢早就鋪好了的。

    108、宗旨、本源既徹,以此慧眼就可以入于經典了,對《內經》、《傷寒雜病論》的探賾索隱、光明大昭只在目前。

    109、門看得見,鑰匙也有了,我怕沒有人拿鑰匙開門進去,只好多走一程,進到門里招呼人。

    110、這條道路的創始是不易的,后人走起來就輕松了。

    111、從古今學人和我的經歷,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首先,學醫必須要有文化資糧。

    112、中國文化是土壤,中醫是樹木,土不厚積是長不了喬木的,只能長出灌木荊棘。

    113、學習古文就是工具,應該學習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古文觀止》,進一步才能學習人文經典,獲得形象、會意思維,培養悟性、理智,形成慧眼,然后學習《內經》、《傷寒雜病論》,進于道而得法。

    114、在醫道的學習過程中,也有四種境界可以類比:肉眼、天眼、慧眼、法眼。

    115、西醫形而下的就是肉眼,科學手段只是肉眼的延伸。

    116、像劉力紅先生羨慕的內視,以及一些巫醫,相當于天眼。

    117、即使一個鬼神,碰到了大病也要求醫,可見這些都是不足以為道的。

    118、中醫是從根本、從究竟處來的,道無鬼神,如果“信巫不信醫”,往往無藥可救。

    119、從《孫子兵法》、《道德經》、《易經》能夠培植出慧眼。

    120、法眼相當于《內經》之義諦,《傷寒雜病論》是其引申。

    121、不到法眼地步,都是不究竟的,處于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狀態中。

    122、因此學醫之人必須要空心、歸宗、回溯,以進于道。

    123、空心就是去除所知障,歸宗就是求其真要,回溯就是回向《內經》之根源,這是一條“為道日損”之途。

    124、越學越簡單,執一而御萬。

    125、現在的人學醫則是“為學日益”的,留意于一些繁雜失真的知識,“不知其要,流散無窮”,這是背道而行的。

    126、我能貢獻大家的只有這兩點,一是指明學醫的路,二是提其宗旨,給人一顆龍珠,若有龍象,就被點睛。

    127、有了這兩點,悟性好不想學醫、業余的立刻超出一世庸醫,能除自己和親人身病,因為人最關心自己;有志學醫的再進一步,參學《內經》、《傷寒雜病論》,即入醫門,無不成就,成就的大小就看自己的愿力了。

    128、這個學醫過程實際上相當于一個漸和頓的過程。

    129、大家以前的見識都是漸得的,是在反省感悟中隨機緣而生的,處在找不到堂寢安隱的路上;現要頓悟根本,自己有眼,甚至有無師智,然后就可以“學思益,出才人”了。

    130、學中醫只要你有興趣和自信心,方法恰當就不難的,教你如何學習好中醫?學中醫最有效最捷徑的辦法就是跟個好中醫邊學習理論邊跟著實踐,不然你把書讀的滾瓜爛熟也沒有用的,中醫在實踐的基礎上學習比較有興趣比較好理解接受的,中醫很抽象的,只有跟這個好中醫邊學理論邊實踐才會能很好的理解很容易接受抽象的知識的 ,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習中醫就不難的。

    131、你要買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來,中醫基礎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

    132、這只是基本的,我自己的學習經驗,整理一下希望能幫助你,我覺得對于自學比較容易入門。

    133、比較快的能認識中醫學的理論以及思路。

    134、找家機構好好學習。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