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2-08-17 19:33:29 來源:

    降魔的2.0粵語版百度網盤(降魔的)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降魔的2 0粵語版百度網盤,降魔的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魔是我們生活與修行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降魔的2.0粵語版百度網盤,降魔的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魔是我們生活與修行的障礙,要解決此問題,唯有學習釋迦牟尼佛的方法。

    2、世尊在八相成道里示現‘降伏魔外’,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3、世尊降魔的方法不是對外,而是對內。

    4、魔軍來擾亂威脅,世尊沒有抵抗,魔女來誘惑,世尊也沒有逃避,而是用‘戒定慧’三學來解決。

    5、 從此地我們得到啟示,遇到任何威脅利誘,再大的障難,只要將內心的魔怨消除,外面境界就是‘無佛亦無魔’;這正是蕅益大師所說的‘境緣無好丑,好丑在于心’。

    6、外面的魔境其實就是心魔變現出來的,能變魔境的是自己的邪知邪見、貪嗔煩惱,而外面境界是所變。

    7、世尊教我們的方法是要降伏自己能變的心,外面所變的魔境就不礙事了。

    8、 《八大人覺經》中,將魔分為四種: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

    9、五陰魔、煩惱魔、死魔都是屬于自己的心魔;唯有天魔是外面的。

    10、天魔從哪里來的?也是自己的心魔變現出來的。

    11、而世人不明此理,遇到妖魔鬼怪,就想盡方法去抗拒、克服,這永遠不能解決問題。

    12、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將之化解。

    13、自己本身有煩惱、邪知邪見,這是一切魔障的根源。

    14、所以,只要做到‘知見正、除煩惱’,外魔也成佛了。

    15、四弘誓愿中的‘眾生無邊誓愿度’,魔也是眾生,度魔成佛,才是真正普度眾生。

    16、 而正知正見是從三昧中得來的。

    17、一個修行有相當定功之人,也不曉得自己是正定、還是邪定,所以九法界眾生修學不能離開經典。

    18、修學用功依據的理論、方法,及功夫里所現的境界,若與經典相應,就是正知正見,就是正行、正受;正受就是三昧。

    19、三昧的范圍很廣泛,只要是‘正’就是三昧,所以正知、正解、正行、正受都屬于三昧。

    20、 我們在經中看到,佛為眾生說法,先要示現入定,《華嚴經》也不例外。

    21、《楞伽經》云:‘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法身大士已常在定中,佛還需要入定嗎?佛是示現入定,就是要說明:說法度生以三昧為根本,一切法都從三昧中流露出來;三昧無限的深廣,就是性德的流露。

    22、 定中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先后、大小,所有相對的概念與事相都不存在。

    23、一真是如來所證的事實真相,如來所證就是三昧中所現的境界相。

    24、此境界對凡夫來講不可思議。

    25、譬如,經上講‘芥子納須彌’,芥菜子如芝麻一般,芥子沒有放大,須彌山也沒有縮小,如何能將須彌山放入芥菜子中?就是因為沒有大小,所以能相即相容。

    26、我們會分別大小、執著大小,小不能容大,這就是魔境。

    27、而魔境就是從妄想分別執著里生的;若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無大小、內外,芥子就能納須彌。

    28、 凡夫生活在相對的時空里,即科學家講的‘相對論’,相對就是分別執著,不是真的。

    29、佛菩薩沒有分別執著、沒有相對,連理事都沒有,所以他沒有障礙。

    30、在佛菩薩眼中,即使是妖魔鬼怪,也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也以孝順心、恭敬心待之,絲毫不減。

    31、 這是世尊示現降魔的本領,用意是要我們學習。

    32、只要有邪見、煩惱,決定有魔障,妖魔鬼怪會常常圍繞身邊。

    33、若能除去邪見、煩惱,妖魔鬼怪都成佛了。

    34、由此可知,佛、魔只在一念之間。

    35、一念迷,佛就變成魔;一念覺,魔就成佛。

    36、因此,魔障的癥結不在外,而在自己內心。

    37、世間愚人遇到妖魔鬼怪,請道士畫符、念咒驅魔,這是用武力對抗。

    38、即使你能贏他,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他的怨恨心、報復心仍在,他還會來報復,而且會更兇猛,這就沒完沒了,問題只會愈來愈糟。

    39、所以世尊不對抗,而是以真誠、清凈、平等、慈悲心來包容、感化。

    40、化魔成佛是好事,自他兩利。

    41、魔成佛后,會永遠感激你,當你示現成佛度生,魔就示現種種身分來護法,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

    42、凡是把問題搞糟了,都是愚癡造成的。

    43、由此可知,智慧之可貴。

    44、 佛法自始至終就是求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圓滿解決一切問題。

    45、世出世間所有問題,都能做到圓滿的解決,因為理上是同一法性,法性是究竟圓滿。

    46、一切事物都是依法性為自體,自體圓滿,自體所現的相也一定圓滿。

    47、凡是解決不了,都是智慧不夠、方法不善,要回過頭來修智慧。

    48、方法就是權智,佛家講的‘善巧方便’;權智依實智,實智就是三昧。

    49、所以說,自己成佛了,看到山河大地眾生,‘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50、由此可知,解決世出世間任何疑難雜癥都在內心。

    51、佛法稱為內學,而非向外,向外是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52、外道不能解決問題,唯有內學才能解決問題。

    53、 因此,在初學階段一定要熟讀大乘,特別是發心從事弘法利生之人,不但要讀誦,還要契入境界。

    54、契入就是‘隨文入觀’。

    55、展開經卷,隨著經文的教誨轉變我們的觀念,稱作‘隨文入觀’。

    56、‘入’是契入,入的意思把‘信解行證’全包括了。

    57、入是證,有行才有證,行是改變觀念;觀念的改變是因為明白道理,明理就是相信佛的教誨。

    58、佛所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能做到‘信解行證’,境界就轉了,這就是隨文入觀,這是真修行,能得真實受用。

    59、 修行的法門無量無邊,‘隨文入觀’是教下修行的方法,就是展開經卷,能入佛境界。

    60、而入境界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時時都能保持不失,就是不退轉。

    61、有這個本事,對于妖魔鬼怪,我們就不會恐懼,我們有能力幫助他們同成佛道,這是大圓滿的解決。

    62、這是佛教導我們的,這才是真實、究竟、美滿。

    63、(凈空法師)。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