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2-08-15 20:57:25 來源:
貼春聯看圖寫話(貼春聯)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貼春聯看圖寫話,貼春聯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
2、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3、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
4、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5、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
6、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7、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8、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志。
9、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10、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11、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12、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13、為春節增添喜氣的氣氛。
14、春聯的由來春聯起源于貼桃符,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
15、傳說,古代有一種極其兇猛的怪獸,它時常作惡多端,危害百姓,卻又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降住它,后來,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他們用桃枝降住了怪獸。
16、于是,民間便傳出,直呼偶在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17、在五代十國時期,桃符演變成了春聯,后來紙張的出現,桃木換成了紅紙。
18、人們在貼春聯的時候都會貼在門兩側,還會在正中間貼上一個“福”字或者是“財”字,而通常在貼這兩個字的時候,人們會故意的倒著貼,意思就是“福到了”,“財到了”。
19、正著貼就沒有這樣的寓意了。
20、在張貼春節的時候,是需要一家人一塊張貼的,因為有的人會張貼門神,它們在老百姓的意義中是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會守護家宅,保佑人們平安,吉祥。
21、【貼春聯】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
22、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23、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
24、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25、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
26、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27、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
28、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29、春聯,俗稱門對子。
30、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31、 春聯源于古代的桃符。
32、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
33、上面寫上“神荼”,“郁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
34、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
35、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
36、 春聯始于五代。
37、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學士辛寅遜在桃板上題詞,又嫌他寫得不工穩,便自己動手寫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
38、從此,題桃符便演變成寫春聯了。
39、后來,由于紙張大量生產,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木板。
40、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
41、 春聯普及盛行于明朝。
42、據《簪云樓雜說》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43、帝都金陵,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
44、太祖微行出觀,以為笑樂。
45、”而且,他還為王公大臣們御書春聯。
46、賜給中山王徐達的對聯是:“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47、”賜給陶安的對聯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48、”由于皇帝身體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愛,廣大群眾的傳播,春節貼春聯便作為風俗習慣流傳下來。
49、 我們稱張貼在大門、中門及窗戶兩側的紅色「春聯」為「對聯」。
50、有的人會自己動手寫對聯,有的人則用買的。
51、春聯上的對仗句均是吉祥話。
52、 春聯,起源于桃符。
53、“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54、據《后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
55、“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56、”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57、”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
58、據《宋史、蜀世家》說:后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
59、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
60、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61、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62、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
63、明代陳云瞻《簪云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64、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
65、”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
66、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
67、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
68、聯意貼切、幽默。
69、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后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70、 諸如: 日月星三光并照 財如曉日騰云起 天地人一體同春 利似春潮帶雨來 以前,各家各戶常藉對聯來反應自己的身分。
71、例如,官宦之家的對聯寫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學儒之家「詩書繼世長」;商賈之家的對聯為「忠厚傳家久」,家則為「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72、 在對聯的正中央張貼著四字「橫批」,橫批的下方分別貼了幾張「掛錢」。
73、在房間的門或墻壁上大都會貼著菱形的「斗方」。
74、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張貼數最多的斗方。
75、有人會故意將「福」及「春」字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征著「福到」、「春到」。
76、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門兩側張貼春聯,還在門的左右邊分別張貼著繪有門神的畫像。
77、除夕當天貼的春聯將會一直保持到它們自然脫落或褪色為止。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