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2-08-15 02:39:23 來源:
兩敗俱傷古文(兩敗俱傷古文翻譯)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兩敗俱傷古文,兩敗俱傷古文翻譯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髡,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
2、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
3、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結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4、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夫經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
5、”齊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么關系呀?”淳于髡:"大王,現在齊國發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
6、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并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髡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7、后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斗,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8、原文:王不聞夫管與之說乎?有兩虎爭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
9、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
10、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
11、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
12、’齊、楚今戰,戰必敗。
13、敗,王起兵救之,有救齊之利,而無伐楚之害。
14、計聽知覆逆者,唯王可也。
15、計者,事之本也;聽者,存亡之機也。
16、計失而聽過,能有國者寡也。
17、故曰:‘計有一二者難悖也,聽無失本末者難惑。
18、”文章出自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創作背景:最初沒有固定書名,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
19、據現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桓帝時寫的《東海廟碑》,此前“史記”是古代史書的通稱。
20、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21、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毀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
22、漢朝建立后,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毀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并獻出。
23、原文 齊欲伐魏。
24、淳于髡謂齊王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
25、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
26、韓于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
27、田父見而獲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28、今齊.魏久相持。
29、以頓其兵,弊其眾,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30、”齊王懼,謝將休士也。
31、譯文 齊國要討伐魏國,淳于髡對齊王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極快的犬;東郭逡是四海內極其狡猾的兔子。
32、韓子盧追逐東郭逡,環山追跑了三圈,跳躍翻山追了五次。
33、兔子筋疲力盡地跑在前面,犬疲憊不堪地跟在后面,犬與兔都疲憊至極,兔子死在前面,狗死在后面。
34、農夫看見了(它們)而抓獲它們,沒有費一點力氣,就獨自獲得了利益。
35、現在齊國與魏國長期相對峙,以致使士兵困頓,百姓疲乏,我害怕強大的秦國和楚國會等候在身后,坐收農夫之利呀。
36、"齊王害怕了,遣散了將帥,讓士兵回家休息了。
37、 【賞析】: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諫君王,避免了一場戰爭,可謂大功一件啊。
38、 與其相關的寓言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字詞解釋 【通假字】: “罷”通“疲”,意思是乏、累。
39、 2、頓:困頓、疲弊。
40、弊:困乏、疲憊 “頓其兵”“弊其眾”兩句中的“頓”“弊”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即“使其兵頓”,“使其眾弊”。
41、 【逐字翻譯】: 1. 天下之疾犬也(疾)快 2.各死其處(各)各自 3.田父:農夫 4.以頓:困頓 相關問題 齊欲伐魏與哪個寓言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 1.(有個老農夫看到了)不費吹灰之力撿走了它們。
42、 鷸蚌相爭 2.就下令休養將士,不再出兵 3.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4.“犬兔相爭、農夫得利”。
43、它們都用形象的故事說明了多方斗爭中最后一方取勝的真理。
44、多方斗爭,一定要善于借力打力,以他人的內耗、相爭來消滅與自己為敵者的有生力量. 恐:擔心原文:王不聞夫管與之說乎?有兩虎爭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④,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
45、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
46、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
47、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
48、’齊、楚今戰,戰必敗。
49、敗,王起兵救之,有救齊之利,而無伐楚之害。
50、計聽知覆逆者,唯王可也。
51、計者,事之本也;聽者,存亡之機也。
52、計失而聽過,能有國者寡也。
53、故曰:‘計有一二者難悖也,聽無失本末者難惑⑤。
54、” 翻譯:大王您不曾聽到過管與的言論嗎?有兩只老虎因搶著吃一人而搏斗,卞莊子要去刺殺它們,管與制止他說:“老虎是一種貪婪殘暴的動物,人是它最美好的食物。
55、現在兩只虎因爭一人而搏斗,小老虎一定會死掉,大老虎必定要負傷。
56、你只需等待時機去刺殺負傷的老虎,那可是一舉而能獲得兩只老虎的了。
57、沒有付出刺殺一只老虎的勞力,卻有刺死兩只老虎的美名。
58、’現在齊、楚兩國交戰,交戰雙方必定有一方失敗。
59、一方失敗,大王就可以出兵去救助,這樣,能占有救助齊國的好處,而不會有討伐楚國的壞處。
60、能謀善斷又能預知事情發展的順利與不順利,只有大王您能做到。
61、謀略,是辦事的根本;決斷,是存亡的關鍵。
62、謀略錯了而決斷又出現過失,能取得國家的是太少了。
63、所以說:‘反復計謀的很難出現錯誤,決斷不失本末的也難以出現混亂。
64、’”居民。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