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2-08-14 15:21:53 來源:
重陽節的由來簡單介紹50字左右(重陽節的由來簡介)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重陽節的由來簡單介紹50字左右,重陽節的由來簡介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重陽節的起源:??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
2、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3、譯文:“集重陽進入皇帝宮啊,造訪旬始星到清都參觀”。
4、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5、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
6、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7、”??譯文:每年去月來,忽然又九月九日。
8、九為陽數,而太陽和月亮都應,社會贊許他的名字,認為應在長時間,所以用宴會宴會。
9、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
10、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11、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
12、譯文:我閑居,愛重陽節的名字。
13、秋菊滿園,但無酒由,空服九華山,寄托我的情懷。
14、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
15、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16、??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17、??擴展資料重陽節習俗:重陽節登高遠眺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視,特別受老人重視,是因為人們認為登高意寓“登頂長壽“。
18、除此之外,人們還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長壽。
19、重陽節登高在唐代就開始盛行了。
20、2、重陽節賞菊花菊花產自中國,最早記載始于公元前5世紀。
21、菊花在陰歷九月盛開,它有一個美稱“長壽之花”。
22、因此每年重陽節也是觀賞菊花的好時候。
23、3、重陽節飲菊花酒菊花酒的釀造十分獨特。
24、古時,人們在九月九日采摘新鮮的菊花和菊花葉,把它們和谷粒一起釀制成酒。
25、等到來年的同一時間再打開品嘗。
26、據說,菊花酒具有清神明目,減肥降血壓,治療胃病的功效。
27、因此,可以飲菊花酒可以使人長壽。
28、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歷: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因它而家家有人喪命,百姓受盡折難。
29、它也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便辭別妻兒,出去訪仙學藝,以此為民除害。
30、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恒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
31、一天仙長把恒景叫來說:“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32、還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
33、隨后時值九月九的早晨,恒景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
34、中午時分,瘟魔沖出汝河。
35、恒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
36、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37、 重陽節的起源有二。
38、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39、《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
40、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
41、”“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
42、”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43、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
44、”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
45、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
46、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
47、《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
48、”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
49、”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50、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51、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52、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后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
53、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
54、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
55、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
56、”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57、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于一般歷法。
58、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59、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
60、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后出室暢游的春節,那么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
61、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62、“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于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
63、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
64、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
65、明代張岱著《夜航船》云:“九為陽數,其日與月并應,故曰“重陽”。
66、“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
67、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68、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
69、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70、絕大多數史學家都認為重陽節始于遠古,形成于春秋戰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
71、關于它的起源有很多種,多為神話傳說,與祭祀、驅邪相關。
72、據《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記載 :“(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
73、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
74、”“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
75、”可見在春秋時期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的活動,據此推斷重陽節應該是發端于祭祀活動。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