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2-08-12 17:48:32 來源:
共看明月應垂淚打一交通工具(共看明月應垂淚)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共看明月應垂淚打一交通工具,共看明月應垂淚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一:意思: 同看明月都該傷心落淚,一夜思鄉心情五地相同二:原詩出處: 《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2、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3、 時難年荒世業空, 弟兄羈旅各西東。
4、 田園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離道路中。
5、 吊影分為千里雁, 辭根散作九秋蓬。
6、 共看明月應垂淚, 一夜鄉心五處同。
7、三:詩歌大意: 自從河南地區經歷戰亂,關內一帶漕運受阻致使饑荒四起,我們兄弟也因此流離失散,各自在一處。
8、因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觸,便隨性寫成一首來記錄感想,寄給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潛的七哥,在烏江的十五哥和在符離、下邽的弟弟妹妹們看。
9、家業在災年中蕩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東。
10、戰亂過后田園荒蕪寥落,骨肉逃散在異鄉道路中。
11、吊影傷情好像離群孤雁,漂泊無蹤如斷根的秋蓬。
12、同看明月都該傷心落淚,一夜思鄉心情五地相同四:詩歌鑒賞: 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
13、全詩意在寫經亂之后,懷念諸位兄弟姊妹。
14、 此詩讀來如聽詩人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
15、在這戰亂饑饉災難深重的年代里,祖傳的家業蕩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
16、回首兵燹后的故鄉田園,一片寥落凄清。
17、破敝的園舍雖在,可是流離失散的同胞骨肉,卻各自奔波在異鄉的道路之中。
18、詩的前兩聯就是從“時難年荒”這一時代的災難起筆,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
19、接著詩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
20、“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
21、詩人不僅以千里孤雁、九秋斷蓬作了形象貼切的比擬,而且以吊影分飛與辭根離散這樣傳神的描述,賦予它們孤苦凄惶的情態,深刻揭示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
22、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
23、他想: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引無限鄉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潸淚垂吧!恐怕這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
24、詩人在這里以綿邈真摯的詩思,構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從而收結全詩,創造出渾樸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境界。
25、 全詩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
26、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
27、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
28、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29、”白居易的這首詩不用典故,不事藻繪,語言淺白平實而又意蘊精深,情韻動人,堪稱“用常得奇”的佳作。
30、白居易《望月有感》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31、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32、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33、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34、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35、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36、 【翻譯】自從河南地區經歷戰亂,關內一帶漕運受阻致使饑荒四起,我們兄弟也因此流離失散,各自在一處。
37、因為看到月亮而有感,便隨性寫成詩一首來記錄感想,寄給在上浮梁的大哥、在於潛的七哥和在烏江的十五哥,并給符離和下邽的弟弟妹妹們看。
38、 時勢艱難兵荒馬亂,家業空空; 兄弟漂泊旅居異地,各自西東。
39、 戰亂以后處處寥落,田園荒蕪; 骨肉分離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40、 離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隨風飛散,恰似秋蓬。
41、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無不垂淚; 今夜思鄉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42、【賞析】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讀來如聽詩人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
43、在這戰亂饑饉災難深重的年代里,祖傳的家業蕩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
44、回首兵燹后的故鄉田園,一片寥落凄清。
45、破敝的園舍雖在,可是流離失散的同胞骨肉,卻各自奔波在異鄉的道路之中。
46、詩的前兩聯就是從“時難年荒”這一時代的災難起筆,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
47、接著詩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
48、“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
49、詩人不僅以千里孤雁、九秋斷蓬作了形象貼切的比擬,而且以吊影分飛與辭根離散這樣傳神的描述,賦予它們孤苦凄惶的情態,深刻揭示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
50、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引無限鄉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潸淚垂吧!恐怕這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
51、詩人在這里以綿邈真摯的詩思,構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從而收結全詩,創造出渾樸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境界。
52、 全詩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
53、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
54、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
55、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56、”白居易的這首詩不用典故,不事藻繪,語言淺白平實而又意蘊精深,情韻動人,堪稱“用常得奇”的佳作。
57、《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58、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59、 時難年荒世業空, 弟兄羈旅各西東。
60、 田園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離道路中。
61、 吊影分為千里雁, 辭根散作九秋蓬。
62、 共看明月應垂淚, 一夜鄉心五處同。
63、自從河南地區經歷戰亂,關內一帶漕運受阻致使饑荒四起,我們兄弟也因此流離失散,各自在一處。
64、因為看到月亮而有感,便隨性寫成詩一首來記錄感想,寄給在上浮梁的大哥、在於潛的七哥和在烏江的十五哥,并給符離和下邽的弟弟妹妹們看。
65、 時勢艱難兵荒馬亂,家業空空; 兄弟漂泊旅居異地,各自西東。
66、 戰亂以后處處寥落,田園荒蕪; 骨肉分離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67、 離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隨風飛散,恰似秋蓬。
68、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無不垂淚; 今夜思鄉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