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 > 2022-08-10 01:21:42 來源:

    意義的同義詞(意義學習)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意義的同義詞,意義學習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意義學習是通過理解所學材料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意義的同義詞,意義學習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意義學習是通過理解所學材料的意義而進行的學習。

    2、與“機械學習”相對。

    3、在運用有關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把握事物內在、本質的聯系,達到理解事物的目的。

    4、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意義學習就是學習者將符號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相應的觀念建立起實質性的和非人為的聯系。

    5、擴展資料:許多研究表明,意義學習在掌握材料的全面性、準確性、鞏固性以及速度等方面均優于機械學習。

    6、奧蘇貝爾的解釋:奧蘇貝爾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知識的關系,將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7、奧蘇貝爾認為有意義學習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概念建立非人為的、實質性聯系的過程。

    8、非人為的定義:非人為的,是指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有關概念的聯系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合乎邏輯的基礎上。

    9、實質性定義:實質性聯系,是指非字面上的聯系,即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觀念用的表達詞語可能不同,但二者是等值的。

    10、如“等邊三角形”與“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

    11、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意義學習  、有意義學習的含義:有幾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將符號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果中原有的觀念、命題,建立起客觀的,實質的,非人為的聯系。

    12、”就是有意義的學習。

    13、一種觀點認為,“有意學習就是把教學內容與自己的認知結構建立起非人為的實質性的聯系”(看得出,這其實是第一種觀點的一種‘實踐性’理解)。

    14、第三種觀點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它認為,“有意義的學習是相對于機械學習而言的。

    15、傳統的機械學習不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不講方法,只求死記硬背,學生不但勞而無功,且極易喪失學習的熱情。

    16、有意義的學習則特別強調新舊知識的聯系,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7、”第四種觀點更直接,認為“學習者能夠將所學的內容與原有的知識結合起來,能夠同化和順應,學習的意義也就產生了。

    18、”而按照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的觀點,則又可以這樣理解:這是指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等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而非那種僅涉及事實累積的學習。

    19、它不但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融合在一起的學習。

    20、  曾琦博士在她的講座中,對有意義學習的含義從三個方面進行的闡述,即“有趣、有效、有價值”。

    21、  2、個人對有意義學習的理解:學習是否有意義,本人認為應該從如下三個方面去考慮:首先必須要讓學生覺得學習過程是有意義的。

    22、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體上要感到身心愉悅,不能讓他們感到這個過程是枯燥的、機械的,就教師來講,我們應該關注這一過程是否能夠鍛煉學生心智、是否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能力……其次,學習的對象(或稱材料)要讓學生感到“有價值”,學習的對象應該能夠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或者今后的工作,要有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

    23、對義務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對象的有意義、有價值,關鍵是要與他們的生活(當然包括學習生活)緊密相連。

    24、如果能將“生活”融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其實,這就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觀點)。

    25、例如:一個五歲小孩遷居到另一個國家,讓他每天與新的小伙伴們一起自由地玩耍,完全不進行任何語言教學,他在幾個月內就會掌握一種新的語言,而且還會習得當地的口音。

    26、因為他是用一種有個人意義的方式學習的,所以學習速度極快。

    27、倘若請一個教師去教他,并使用有意義有規則的材料,其結果卻大不如前者。

    28、為什么讓兒童自己去學習時,速度很快且不易遺忘,并具有高度的實際意義,而當用一種只涉及理智的方式“教”他們時,情況就糟了呢?關鍵在于后者不涉及個人意義,或者說涉及個人意義的程度不深,只是與學習者的某個部分(大腦)有關,與完整的人無關,因而他不會全身心地投入這種學習。

    29、雖然在有意義學習內涵的揭示上,學習是以一種廣義的概念出現的,教學中的學習則是狹義的學習概念,有一定內容、范圍、教學方式、組織形式等方面的限制,但它們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

    30、教學要成為有效益的活潑的一種活動過程和形式,就要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把邏輯與直覺、理智與情感、概念與經驗、觀念與意義等結合起來的有意義的學習,讓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31、這種有意義的學習觀,會使學生成為自由學習者,教師成為自由學習的促進者。

    32、第三,要讓學生理解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什么,要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結果是有意義的。

    33、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有些看似今后無用的知識,雖然學起來會比較枯燥,但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它確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應付考試、跨進高一級學校的一塊敲門磚。

    34、  3、有意義學習如何發生:按照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學習材料具有邏輯意義(所謂邏輯意義:是指學習材料可以和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35、也就是說,學習材料在人類能力范圍內可以被理解)是有意義學習的客觀條件。

    36、新的學習材料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客觀條件),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

    37、奧蘇伯爾認為在有意義學習中有兩個主觀條件。

    38、其中,影響著新知識的學習的最重要的條件是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的適當性,它具體包括“a.學生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觀念作知識基礎;b.原有觀念的穩定性和清晰度;c.新觀念與同化它的原有觀念的分化程度”這三個方面。

    39、  ①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適當知識基礎(固定點:認知結構中可同化新知識的有關觀念。

    40、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原有的舊知識的基礎上生長起來的,舊知是新知的停靠點),便于與新知識進行聯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點。

    41、這是學習者有意義學習的第一個主觀條件。

    42、  ②有意義學習的第二個主觀條件是學習者必須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43、即積極的將新舊知識關聯起來的心向。

    44、有意義學習的心向,是指積極主動地把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

    45、它類似于學習動機和學習積極性這類東西。

    46、如學習者沒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就只能依靠強記硬背,那么,即使面對有潛在意義的材料,有意義學習也不可能發生。

    47、換句話說,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其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結果,舊知識得到改造,新知識就被掌握,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48、  4、實際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關于這個命題,個人認為,如果能較好地落實曾琦博士對有意義學習闡釋的七個字“有趣、有效、有價值”就很不錯了。

    49、具體點說,就是要保證“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趣”、“學生能夠明確認識到學習對象的有價值”、“學生學習方法有效”。

    50、如果最終能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那么,我們就很好地解決了學習是否有意義的問題。

    51、其實,影響學習的因素不外乎有兩個方面,那就是學習者自身和學習材料本身。

    52、如何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內驅力和對學習材料的巧妙處理是使學生獲得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53、我想,在教學中,我們不妨從這些方面入手:(1)積極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緊密聯系學生們的已有經驗,磨刀不誤砍柴功,把一部分精力花在這方面是非常值得的。

    54、(2)我們在學習材料的呈現、處理以及讓學生內化的過程中,多費些腦筋,讓學習材料本身變得生動起來、“感性”起來,吸引學生。

    55、(3)不斷豐富自己的教法(天天鉆研反思)、不斷改進學生的學法(加強指導),不斷變換學生學習的形式(巧妙組織)……因為在命運面前,沒有別的抓得住的東西。

    56、學習這件事,很多時候,真的挺沒用的。

    57、一個人這輩子能混成什么樣,誰來定?有句話很有名:“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58、”當年在學校論壇上看到,不屑一顧。

    59、現在進了社會幾年,才終于明白這句真理的沉重。

    60、人生應該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好好學習,用學習來武裝自己,充實生活;持續學習,與社會共同進步,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61、  人的成長和前進的道路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從自己由一個幼童到一個成人,社會的進步都證明了這一點。

    62、 知識就是財富,有知識才得以在這個社會立足。

    63、學習者必須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64、即積極的將新舊知識關聯起來的心向。

    65、有意義學習的心向,是指積極主動地把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

    66、它類似于學習動機和學習積極性這類東西。

    67、如學習者沒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就只能依靠強記硬背,那么,即使面對有潛在意義的材料,有意義學習也不可能發生。

    68、換句話說,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其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結果,舊知識得到改造,新知識就被掌握,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