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資訊 > 2022-08-20 23:36:15 來源:
故人已乘黃鶴去后半句(故人已乘黃鶴去)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故人已乘黃鶴去后半句,故人已乘黃鶴去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故人以乘黃鶴去”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
2、原句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3、”出自《黃鶴樓 / 登黃鶴樓》。
4、李白寫的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黃鶴樓 / 登黃鶴樓》唐代: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6、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7、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8、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9、譯文: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
10、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云悠悠。
11、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12、暮色漸漸漫起,哪里是我的家鄉?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
13、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14、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5、譯文: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16、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17、擴展資料:寫作背景: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摯友。
18、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
19、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
20、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1、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
22、“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
23、“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
24、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
25、“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6、”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
27、“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28、這首送別詩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
29、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
30、這首詩,可以說是表現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
31、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
32、《黃鶴樓 / 登黃鶴樓》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
33、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而得名,傳說費祎登仙駕鶴于此,這首詩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
34、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作了這首詩。
35、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
36、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
37、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
38、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
39、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40、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
41、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42、“故人以乘黃鶴去”是崔顥寫的,故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43、 意思是: 傳說中的仙人已經乘著黃鶴遠去,這里只剩下一座空空的黃鶴樓 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感嘆和美好夢想的向往,全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44、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45、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46、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47、李白寫的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48、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文解釋】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
49、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
50、他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5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52、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