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資訊 > 2022-08-10 09:00:24 來源:
石崇為何不獻出綠珠(石崇)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石崇為何不獻出綠珠,石崇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河北省南皮縣是個盛產名人的地方。
2、從這里走出了眾多歷史名人,晚清名臣張之洞、張之萬堂兄弟倆、大太監安德海、溥儀的保鏢、八極門第六代宗師霍殿閣等,今天我們所介紹的西晉的大富豪石崇也來自河北南皮。
3、石崇出身將門,他的父親石苞早年被司馬懿賞識,一直效力司馬氏,是西晉的開國功臣。
4、石苞有六子,除長子石越早亡外,其余諸子皆有作為。
5、次子石喬曾任尚書郎、散騎侍郎;三子石統曾任射聲校尉、大鴻臚;四子石浚曾任黃門侍郎;五子石俊曾任陽平太守。
6、石崇是石苞的幼子,說起石崇,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奢侈無比的大富豪。
7、石崇給我們的印象貌似人傻錢多,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8、石崇小時候就非常聰明,有膽有識,他的父親石苞就很看好這個兒子。
9、石苞臨終的時候,就把財產留給了其他的兒子,他慧眼識人,認為小兒子石崇會憑借的本領取得財富。
10、石崇早年還是一個非常好學上進的青年。
11、二十多歲年紀輕輕就當了一縣之長,并且政績也不錯,漸至散騎侍郎、城陽太守。
12、280年,石崇在消滅孫吳政權時建立功勛,被晉武帝司馬炎封為安陽鄉侯。
13、此時石崇漸有功名,難能可貴的是仍勤學不輟,不久官至黃門郎,成為皇帝的近侍,晉武帝也非常器重他。
14、石崇在做京官時,還是很堅持正義、講究原則的。
15、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后,惠帝司馬衷即位。
16、司馬衷是個癡呆,朝政由太傅楊駿把持。
17、楊駿為收買人心就大肆提拔官員。
18、這時石崇聯合散騎侍郎何攀等上書,反對這種無功提拔官員的作法,認為長此以往,公侯遍地,官爵也就沒什么含金量了,這對后世有百害而無一利。
19、雖然石崇的上諫最終沒有被釆納,但此時的石崇還是一個有奉公之心的官員。
20、環境變了,人也容易改變。
21、石崇由京官外放到地方后,開始變得君子愛財、不擇手段了。
22、他在任荊州刺史的時候,竟然令手下打劫客商,很快聚斂了巨額財富,石崇也因生活奢侈和“斗富”而聞名歷史。
23、石崇生活有多擺闊?相傳當時官員劉寔到石府拜訪石崇,內急如廁,卻見廁所有蚊帳、褥子等陳設,還有婢女侍候,以為誤入了臥室,嚇得趕緊退了出來。
24、其實令劉寔驚奇地還在后面,客人在石府如廁后,要把原先的衣服脫下,重新換上新的,就是上一趟廁所換一套衣服,有錢沒錢先不說,這確實也夠煩的。
25、石崇與王愷的斗富在歷史上也是出了名的。
26、王愷是司徒王朗的孫子,他的姐姐王元姬就是晉文帝司馬昭的文明皇后,所以王愷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
27、這個王愷和石崇是一丘之貉,也是個生活奢侈的主。
28、他在外甥晉武帝的幫助下與石崇斗富。
29、真是沒有最富,只有更富。
30、每次斗富,王愷都處于下風。
31、為了挽回顏面,王愷向外甥司馬炎借來一棵高二尺的珊瑚樹顯擺,哪知被石崇用如意一敲打就打爛了。
32、接著石崇把家里的高三、四尺的珊瑚樹都搬出來,讓王愷隨意挑一棵賠償他,這次王愷輸得更慘。
33、石崇后來攀附權臣賈謐。
34、賈謐是惠帝司馬衷皇后賈南風的親侄子,賈謐也很有文采,當時西晉就有個文學小圈子叫“金谷二十四友”,帥哥潘安、三國名將陸遜之孫陸機、陸云、石崇都是這個圈子的重要成員。
35、這個小圈子其實就是依附于賈謐的。
36、300年,皇后賈南風與賈謐合謀殺害太子司馬遹,趙王司馬倫趁機兵變,賈南風與賈謐被殺。
37、石崇作為賈謐的同黨也被罷官。
38、司馬倫的心腹孫秀一向與石崇不睦,此時看上了石崇的寵妾綠珠。
39、這綠珠也是石崇的心上人,石崇還特意為她建了一座別墅“金谷園”。
40、當聽說孫秀索要綠珠時,石崇自然萬分不舍,斷然拒絕。
41、得罪孫秀的后果是嚴重的,孫秀就慫恿司馬倫殺掉石崇和歐陽建(歐陽建和司馬倫有隙)。
42、石崇和歐陽建也沒有坐以待斃,他倆聯合潘安慫恿淮南王司馬允、齊王司馬冏誅殺司馬倫與孫秀。
43、事情敗露后,石崇、歐陽建、潘安等人被捕。
44、綠珠自感因己招禍,跳樓而亡。
45、石崇被捕后,覺得自己罪不致死,大不了被流放。
46、直到被押赴刑場后,才恍然大悟,原來司馬倫、孫秀是貪圖他的家財,要把他置于死地。
47、受石崇累及,石家男女老少共十五口人悉都殺害。
48、石崇遇害是在300年,僅僅一年后,齊王司馬冏等起兵,誅殺孫秀于中書省,司馬倫被賜死于金墉城。
49、晉惠帝復位后,石崇被依九卿禮儀高規格安葬。
50、石崇年少聰明,亦有文采,為官以才干著稱。
51、但后期利令智昏,為斂財聚富,亦官亦匪,大發不義之才。
52、為人高調,生活奢侈浮華,這都為他的慘死埋下伏筆。
53、綠珠事件只是石崇之死的引子,石崇以財富名冠西晉,最終也為財富所累,丟了性命。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