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資訊 > 2022-08-07 21:48:21 來源: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出處(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出處,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個很多人還不知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出處,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釋義: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

    2、出處:戰國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原文: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6、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7、釋義: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

    8、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9、一個人,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在內心里困惑,思慮阻塞。

    10、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

    11、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

    12、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13、擴展資料一、創作背景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爭,孟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奮發圖強,不能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14、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15、二、賞析文章開頭,作者一連列舉了六位古代圣賢在困難憂患中崛起的事例,來證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一著名論斷。

    16、這個推理過程屬于邏輯學上的歸納推理,即由前面六個特殊的事例,歸納出后面帶普通意義的結論;又通過后面的結論,說明了前面六個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

    17、孟子接著指出:“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18、”客觀環境的困難和自身判斷的失誤,造成人在改造客觀的過程中的錯誤,而他也就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積累了經驗教訓,從而達到“能改”的境界。

    19、三、作者簡介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號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

    20、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于孔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21、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22、孟子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張性善論。

    23、以為人生來就具備仁、義、禮、智四種品德。

    24、人可以通過內省去保持和擴充它,否則將會喪失這些善的品質。

    25、因而他要求人們重視內省的作用。

    26、在社會政治觀點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論。

    27、仁政就是對人民“省刑罰,薄稅斂。

    28、”他從歷史經驗總結出“暴其民甚,則以身弒國亡,”又說三代得天下都因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

    29、強調發展農業,體恤民眾,關注民生,他又提出民貴君輕的主張,認為君主必須重視人民。

    30、他反對實行霸道,即用兼并戰爭去征服別的國家;而應該行仁政,爭取民心的歸附,以不戰而服,也即他所說的“仁者無敵”,實行王道就可以無敵于天下。

    31、在價值觀方面,他強調舍身取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3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3、”強調要以“禮義”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為優越的物質條件而放棄禮義,“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釋義: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一個人身上之前,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

    34、出處:《孟子·告子》作者:孟子創作年代:先秦原文: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翻譯: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一個人身上之前,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通過那些挫折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36、擴展資料賞析一個人只有他的經歷與別人不同。

    37、他所聽到的看到的和別人不一樣。

    38、他才會有和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和見識。

    39、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思路也會不同。

    40、一個人從小到大,他經歷平平。

    41、沒經歷什么大風大浪。

    42、那么他就是一個很平凡的人。

    43、他的思維和大多數人一樣。

    44、然而。

    45、能創造奇跡的確是那些少數的人。

    46、他們的思想獨特觀念新奇,總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

    47、這樣才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

    48、身處逆境之中,不僅僅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在肉體上經歷與“溫室”中不同的體驗;更有“苦其心志”,在精神上歷經和“順境”中迥異的磨礪:“空乏其身”,使其無所依;“行拂亂其所為”,使其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49、這一切的過程將達成一個結果,也是走出逆境的根本途徑:“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自身的性情、智慧和能力將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磨煉和提升。

    50、全句意思: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51、釋義: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