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 > 2022-11-20 23:06:59 來源:
必誅之怎么讀(必誅之什么意思)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必誅之怎么讀,必誅之什么意思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1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兩千年,有一統天下的精彩輝煌,也有戰亂不斷的深重苦難,但是漫漫黃沙沒有掩埋住漢民族不受欺凌的錚錚傲骨,外來的悍匪也沒有消滅漢民族高貴大氣的雄國底蘊。
2、觀讀史書,如果雍容華貴的唐帝國需要用陶醉的心情來感受,那么武功蓋世的漢朝無疑需要用敬畏的心境來回憶。
3、現在“漢唐”是用來代指中國歷史上的強盛王朝的。
4、而細究起來就會發現,相比唐朝,漢朝更加值得敬畏,更值得驕傲。
5、2漢朝自漢武帝之后的300多年歷史,武功極盛,漢王朝的一次對匈奴的出擊還引起了古羅馬帝國的滅亡,可以說正因漢王朝在亞洲乃至歐洲邊界地帶強有力的軍事存在,才有了公元189年,中亞諸國在貳師城會盟,才有了“永不負大漢,違者死于萬矢之下”的錚錚誓言。
6、漢王朝在幾次將傾時刻依然自立不絕,依然控制著西域地帶。
7、說起唐朝,雖然它的”開元盛世”的確赫赫有名,聲名遠揚,但“安史之亂”之后的唐朝,卻怎么也無法與“盛唐”這個概念聯系起來。
8、翻閱史書,會發現國內藩鎮割據嚴重,山頭主義并立,唐朝也就此失掉了對大半國土的控制,更不要說對外戰爭了。
9、3武功強盛的大漢王朝自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直至東漢滅亡,一共延續了400多年。
10、時間的跨度使它成為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同時也是眾人眼中最為強盛的帝國。
11、我們的種族今天被稱為漢族,我們的文化今天被稱為漢文化,都要感謝漢王朝當年的恩賜。
12、要不是強盛穩定且持續長達400年的漢王朝所留下強烈的文化印記,中國過去兩千年的歷史怕早已模糊不清,乃至分崩離析。
13、歷史學家指出,漢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全然由華夏文明自身孕育出來的穩定的強盛帝國,這個帝國在最深的層面上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全部歷史。
14、4漢王朝代表了自春秋戰國以來華夏文明的最高峰,其優秀而典雅的文明形態,其勇武而堅定的國家精神,其睿智而進取的國民素養,無不值得今日的我們去追思。
15、上國的榮耀和自信、文明的正統與精純,都源于這個偉大的帝國。
16、而自漢王朝以后,因外族的入侵、文明的破壞與血統的混雜,這樣純粹的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
17、自漢武帝開始,開疆拓土,凜冽大漠狼煙,東鎮高句麗,征伐西域,南安百越,北蹈匈奴,使四海之邦國,八荒之蠻夷,無不俯首羅拜,來朝稱臣,漢之雄圖震天下。
18、一個民族的自信建立起來,無人敢再欺惹中華。
19、5而以后各個朝代開拓疆土的豐功偉績也都是在重復漢武帝所做的事情。
20、漢武帝最初建立起來的自信貫穿了之后的幾千年,維系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本質內在。
21、事實上,正是后世對強大漢帝國的榮耀的追慕,才形成了中華民族在心理上的認同,而正因為此,中國之后的兩千年歷史雖分分合合,但總體卻還是傾向于統一的。
22、也就有了漢朝滅亡之后的種種形式的復興漢室活動,以及久遠之后的興復前朝事,比如貫穿清朝的“反清復明”,都是受著漢朝氛圍的影響。
23、6漢王朝強盛的不僅僅是武功方面,在其統治的前兩百年也是中國歷史上詩歌、文學、繪畫、哲學等方面空前繁榮時期。
24、比如精美的漢賦,比如史書題材開拓性質的《史記》。
25、漢朝以其創制定例的開拓精神,輝煌的文治武功,繁榮的文化與科技,展現出中華帝國大一統王朝少年時期的精神與活力,也決定了此后中國兩千年的歷史走向,試問還有哪個王朝能夠做到如此深遠的影響呢?答案是沒有。
26、“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27、”大漢王朝鼎盛時期的戰神霍去病,喊出了他永世不滅的輝煌。
28、在漢的時代,一個個英雄豪杰,一批批名臣武將,一件件影響大事像炸雷一樣陸續涌現,橫空出世。
29、垂及如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響力也遍及漢民族的各個層面。
30、“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31、”強音言猶在耳,只此一句,即可見大漢之蓬勃奔放。
32、這個偉大王朝投下的背影與夢想,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33、我確實是知道的,因為明朝在當時的軍事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并且有這樣的能力。
34、這句話是西漢著名將領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陳湯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之后的功績。
35、這句話是西漢名將甘延壽大敗匈奴時候說的話,這句話體現了漢朝國力強盛。
36、我知道,最先在漢朝出現,是陳湯進攻西域的時候,給皇帝的報告上寫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