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 > 2022-09-04 10:15:22 來源:

    視頻解說詞怎么寫(解說詞怎么寫)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視頻解說詞怎么寫,解說詞怎么寫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一、解說詞的格式: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視頻解說詞怎么寫,解說詞怎么寫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一、解說詞的格式:解說詞的結構分標題、開頭、主體、結尾四個部分,其結構原則與一般文章的結構原則大致一樣。

    2、主要的幾種寫作形式有:I、描述型以時間的先后作解說的順序,對說明對象進行內在或外部的描述。

    3、人物、產品介紹、生產流程等解說多采用這種方法。

    4、2、說明介紹型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或從整體到局部,把事物的名稱、功用、類型、特點、關系等依次解釋明白,使觀眾、聽眾了解、熟悉。

    5、3、分析型按照事物體的內在邏輯關系安排順序。

    6、這種內在的邏輯關系或為因果,或為遞進,或為主次,或為總分,或為并列等。

    7、其基本方法是從一般原理到特點結論,或從一系列事實抽提出一般原理。

    8、所遵循的寫作思維方式是演繹、歸納或對比。

    9、4、一般認識型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和習慣,一般總是由淺人深、由近及遠、由抽象到具體對事物體進行解釋說明。

    10、二、解說詞的寫作要求:了解解說對象,搜集有關素材這是解說詞寫作的準備階段,大量地收集有關材料,深人了解解說對象的有關知識,對其作全方位的研究,是對解說對象精確介紹、生動描述的前提。

    11、2、抓住被解說對象的特征和本質對被解說的事物,應認真地進行分析研究,準確地抓住它的特征、本質和意義。

    12、在解說中應恰當地運用對比聯想、點面結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多種方法,來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質、說明事物的意義。

    13、這是保證解說質量的一個關鍵。

    14、如果解說內容流干一般,缺乏特色,則失去解說的意義。

    15、如:在進行人物解說時,要抓住感人至深的一面。

    16、在對一些實物進行解說時,則突出其最有價值、最受人稱道之處;在進行旅游解說時,則注意景物的生態意義、觀賞意義以及旅游價值,讓旅游者感到不虛此行。

    17、3、富有審美意義,發揮宜傳作用優美的文字能愉悅心情,凈化心靈,說者娓娓道來,聽者(看者)如癡如醉,這就要求寫作者對解說對象的認識要有真知灼見,對所解說的事物,或褒或貶,愛憎分明。

    18、對贊揚的事物,要充滿愛的感情,對否定的事物,要有切膚之恨的感情,這樣的解說才能感染聽眾,收到預期的宜傳教育效果。

    19、4、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解說的概念、判斷要準確,解說的用語,力求將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高深的知識通俗化、復雜的程序簡單化、靜止的事物動態化、枯燥的東西趣味化等。

    20、解說中還可以用一些修辭方法,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21、我們在此強調,解說詞不同于純理論描述的教科書或論文,它主要是以聽覺形式進行信息傳播的,所以應當在解說詞中多增添文學色彩。

    22、擴展資料:范文例題:幽深秀麗的巫峽《壯麗的三峽》之一:有人說,游覽長江而沒有到三峽,就等于白跑一趟。

    23、這樣說雖然有點夸張,卻也不失為經驗之談。

    24、川江兩岸盡管也有山,也算峽谷,可是總覺得舒緩有余,變化不足。

    25、只有在三峽這條天然的藝術長廊里,才能飽賞一幅幅神筆繪成的山水畫卷,諦聽一曲曲萬籟交響的樂章。

    26、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

    27、它西起奉節白帝城,東到宜昌南京關,地跨奉節、巫山、巴東、株歸、宜昌等五個縣市,全長一百九十二公里。

    28、這三個峽的特點,歷來認為是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險。

    29、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30、“瞿塘違通盡,巫峽崢嶸起。

    31、”巫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到巴東縣官渡口,全長四十五公里。

    32、因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所以又叫大峽。

    33、古往今來,人云亦云,都說巫峽的特點是幽深、秀麗。

    34、要問為什么,不一定都能回答。

    35、可是只要你游覽三峽時不是浮光掠影,而能夠細心觀察,就一定有同樣的體會。

    36、它,峽長彎多,迂回曲折,船行峽中,視線之內總是蒼山緊退,好像到了盡頭,等到臨近彎道時,向前看去,又是一番境界。

    37、這樣周而復始,使人遠近莫測,就顯得特別幽深。

    38、它,山高峰多,云霧繚繞,一座座青峰在茫茫云海中時隱時現,變幻無窮,這才使人有秀麗之感。

    39、唐代詩人元棋,一生寫了大t的詩,其中有兩句名詩是:“曾經淪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40、”這兩句名詩,由于含義深刻,已成了人們樂于引用的名言。

    41、意思是說:見過大海的人,無論多大的江河,他都不放在眼里,看過巫山的云煙變幻,再好的云彩也不屑一顧。

    42、那飄浮在巫山十二峰上的白色氣體,是煙非煙,似云非云,從空中鳥瞰,巫山群峰真好像是大海中的孤島。

    43、“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

    44、”游覽巫峽,人們最感興趣的恐怕就是十二峰了。

    45、這十二峰,可以說是一座山峰,一番風景,而且都各有一段誘人的傳說。

    46、可惜在船上只能靠別人的指點,約略望見九個峰的影子,有三個峰連影子也見不到。

    47、因此,要真想領略十二峰的風光,非身臨其境不行口巫山十二峰,分別坐落在巫山縣城下游的長江兩岸,江南江北各有六座。

    48、古人根據這些山峰的形象和風景特點,都給它們取了名字,江北有登龍、圣泉、朝云、神女、松巒、集仙,江南有凈壇、起云、飛鳳、上升、翠屏、聚鶴。

    49、單看這些名字,就夠吸引人的了。

    50、十二峰中以神女峰為最出風頭,它的擬人化水平最高,又最顯眼,大量詩詞和美麗的神話傳說,都幫了它的大忙。

    51、其實若論山里的風景,許多峰都超過了神女峰。

    52、神女峰的對岸,有個面江臨溪、群山環抱的青石鎮,是眺望神女峰最理想的地方。

    53、在這里住些日子,就可以深入山區,漫游人間仙境。

    54、但是,光憑興致不行,還要有探險家的勇氣和毅力,才有可能如愿以償。

    55、就拿凈壇峰來說,當地人談起來,可以達到神奇古隆的程度,據說有些人攀登幾次也沒有成功,正等待著勇敢的人去征服它。

    56、巫峽內主要有金盔銀甲峽和鐵棺峽兩大段,中間又分為許多小峽,什么老鼠峽、箭穿峽,都是古代船工根據兩岸的奇石怪洞和險灘惡水叫出來的名字。

    57、金盔銀甲峽,離山城十公里。

    58、這里的巖石是石灰巖,風化嚴重,黃褐色的山頂就像古代武士的金盔;水邊的巖石,層層片片,又像武士的甲青,所以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59、過了神女峰不遠,集仙峰的臨江絕壁上,還有一處摩崖石刻,叫孔明碑。

    60、傳說這上面原有諸葛亮主張聯吳拒曹的《隆中對》。

    61、關羽、張飛一死,吳蜀關系惡化,不斷發生戰爭。

    62、一次,東吳大將率兵追到集仙峰下,見了碑文,非常感動,便下令退兵。

    63、現在的“碑”上,雖然密密麻麻刻了不少字,顯然不可能是《隆中對》,能看得清的只有“重巖疊嶂巫峽,名峰聳秀,巫山十二峰”15個字。

    64、過了孔明碑不久,接連出現了兩個小鎮,上游的叫暗石,下游的叫萬流。

    65、兩地之間有一條蝙魚溪由北而南流入長江。

    66、這條小溪就是川鄂兩省的界河。

    67、界河的巖壁上刻著“楚蜀鴻溝”四個大字。

    68、郭沫若《過巫峽》這首詩里的“群壑奔荊楚,一溪定界邊,船頭已入鄂,船尾尚留川”,就是寫的這里。

    69、解說詞是對人物、畫面、展品或旅游景觀進行講解、說明、介紹的一種應用性文體,采用口頭或書面解釋的形式,或介紹人物的經歷、身份、所做出的貢獻等,或就事物的性質、特征、形狀、成因、關系、功用等進行說明。

    70、例如電視片《壯麗的長江三峽》解說詞這三個峽各有其特點。

    71、瞿塘峽以宏偉雄壯著稱。

    72、巫峽以其幽深秀麗而聞名。

    73、西陵峽則是灘多險峻驚人。

    74、三峽勝景豐富多姿。

    75、更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流傳著奇妙動人的神話故事,令人無限神往。

    76、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畫家、名士高人慕名而來,為其吟詩作畫,描繪和贊美它的千姿萬態。

    77、游覽三峽,飽覽奇光異景,是一種非常美妙的享受。

    78、賞析用來介紹風景名勝解說詞,最好能引人入勝。

    79、上面這一段特色,一是簡括。

    80、因為是配合畫面解說的,用不著太仔細,只要提示一下就行了。

    81、二是抓住特點。

    82、例如只用三句話,就把三個峽的各自特點概括出來了:一個“宏偉雄壯”,一個“幽深秀麗”,一個“灘多險峻”,既準確又鮮明。

    83、三是開拓聽者的想象。

    84、一些語句誘發聽者去聯想神女峰的傳說,李白、杜甫等詩人的詩詞佳句,歷代畫家描繪三峽的名畫解說詞的格式第一行居中寫題目,另起一行頂格寫解說對象,在另起一行空兩行寫解說詞。

    85、結束后在正文下面右下角空兩行寫你的姓名,班級,或學校等信息,并且語言應盡量顯得禮貌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

    86、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于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

    87、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88、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

    89、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

    90、”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

    91、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

    92、普通蒙古包,頂高100-150尺,圍墻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

    93、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墻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94、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0個、60個、80個、100個和120個哈那。

    95、120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

    96、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97、解說詞的結構分標題、開頭、主體、結尾四個部分,其結構原則與一般文章的結構原則大致一樣。

    98、主要的幾種寫作形式有:I、描述型以時間的先后作解說的順序,對說明對象進行內在或外部的描述。

    99、人物、產品介紹、生產流程等解說多采用這種方法。

    100、2、說明介紹型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或從整體到局部,把事物的名稱、功用、類型、特點、關系等依次解釋明白,使觀眾、聽眾了解、熟悉。

    101、3、分析型按照事物體的內在邏輯關系安排順序。

    102、這種內在的邏輯關系或為因果,或為遞進,或為主次,或為總分,或為并列等。

    103、其基本方法是從一般原理到特點結論,或從一系列事實抽提出一般原理。

    104、所遵循的寫作思維方式是演繹、歸納或對比。

    105、4、一般認識型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和習慣,一般總是由淺人深、由近及遠、由抽象到具體對事物體進行解釋說明。

    106、二、解說詞的寫作要求:了解解說對象,搜集有關素材這是解說詞寫作的準備階段,大量地收集有關材料,深人了解解說對象的有關知識,對其作全方位的研究,是對解說對象精確介紹、生動描述的前提。

    107、2、抓住被解說對象的特征和本質對被解說的事物,應認真地進行分析研究,準確地抓住它的特征、本質和意義。

    108、在解說中應恰當地運用對比聯想、點面結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多種方法,來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質、說明事物的意義。

    109、這是保證解說質量的一個關鍵。

    110、如果解說內容流干一般,缺乏特色,則失去解說的意義。

    111、如:在進行人物解說時,要抓住感人至深的一面。

    112、在對一些實物進行解說時,則突出其最有價值、最受人稱道之處;在進行旅游解說時,則注意景物的生態意義、觀賞意義以及旅游價值,讓旅游者感到不虛此行。

    113、3、富有審美意義,發揮宜傳作用優美的文字能愉悅心情,凈化心靈,說者娓娓道來,聽者(看者)如癡如醉,這就要求寫作者對解說對象的認識要有真知灼見,對所解說的事物,或褒或貶,愛憎分明。

    114、對贊揚的事物,要充滿愛的感情,對否定的事物,要有切膚之恨的感情,這樣的解說才能感染聽眾,收到預期的宜傳教育效果。

    115、4、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解說的概念、判斷要準確,解說的用語,力求將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高深的知識通俗化、復雜的程序簡單化、靜止的事物動態化、枯燥的東西趣味化等。

    116、解說中還可以用一些修辭方法,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117、我們在此強調,解說詞不同于純理論描述的教科書或論文,它主要是以聽覺形式進行信息傳播的,所以應當在解說詞中多增添文學色彩。

    118、擴展資料:范文例題:幽深秀麗的巫峽《壯麗的三峽》之一:有人說,游覽長江而沒有到三峽,就等于白跑一趟。

    119、這樣說雖然有點夸張,卻也不失為經驗之談。

    120、川江兩岸盡管也有山,也算峽谷,可是總覺得舒緩有余,變化不足。

    121、只有在三峽這條天然的藝術長廊里,才能飽賞一幅幅神筆繪成的山水畫卷,諦聽一曲曲萬籟交響的樂章。

    122、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

    123、它西起奉節白帝城,東到宜昌南京關,地跨奉節、巫山、巴東、株歸、宜昌等五個縣市,全長一百九十二公里。

    124、這三個峽的特點,歷來認為是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險。

    125、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126、“瞿塘違通盡,巫峽崢嶸起。

    127、”巫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到巴東縣官渡口,全長四十五公里。

    128、因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所以又叫大峽。

    129、古往今來,人云亦云,都說巫峽的特點是幽深、秀麗。

    130、要問為什么,不一定都能回答。

    131、可是只要你游覽三峽時不是浮光掠影,而能夠細心觀察,就一定有同樣的體會。

    132、它,峽長彎多,迂回曲折,船行峽中,視線之內總是蒼山緊退,好像到了盡頭,等到臨近彎道時,向前看去,又是一番境界。

    133、這樣周而復始,使人遠近莫測,就顯得特別幽深。

    134、它,山高峰多,云霧繚繞,一座座青峰在茫茫云海中時隱時現,變幻無窮,這才使人有秀麗之感。

    135、唐代詩人元棋,一生寫了大t的詩,其中有兩句名詩是:“曾經淪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136、”這兩句名詩,由于含義深刻,已成了人們樂于引用的名言。

    137、意思是說:見過大海的人,無論多大的江河,他都不放在眼里,看過巫山的云煙變幻,再好的云彩也不屑一顧。

    138、那飄浮在巫山十二峰上的白色氣體,是煙非煙,似云非云,從空中鳥瞰,巫山群峰真好像是大海中的孤島。

    139、“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

    140、”游覽巫峽,人們最感興趣的恐怕就是十二峰了。

    141、這十二峰,可以說是一座山峰,一番風景,而且都各有一段誘人的傳說。

    142、可惜在船上只能靠別人的指點,約略望見九個峰的影子,有三個峰連影子也見不到。

    143、因此,要真想領略十二峰的風光,非身臨其境不行口巫山十二峰,分別坐落在巫山縣城下游的長江兩岸,江南江北各有六座。

    144、古人根據這些山峰的形象和風景特點,都給它們取了名字,江北有登龍、圣泉、朝云、神女、松巒、集仙,江南有凈壇一、解說詞的格式:解說詞的結構分標題、開頭、主體、結尾四個部分,其結構原則與一般文章的結構原則大致一樣。

    145、主要的幾種寫作形式有:I、描述型以時間的先后作解說的順序,對說明對象進行內在或外部的描述。

    146、人物、產品介紹、生產流程等解說多采用這種方法。

    147、2、說明介紹型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或從整體到局部,把事物的名稱、功用、類型、特點、關系等依次解釋明白,使觀眾、聽眾了解、熟悉。

    148、3、分析型按照事物體的內在邏輯關系安排順序。

    149、這種內在的邏輯關系或為因果,或為遞進,或為主次,或為總分,或為并列等。

    150、其基本方法是從一般原理到特點結論,或從一系列事實抽提出一般原理。

    151、所遵循的寫作思維方式是演繹、歸納或對比。

    152、4、一般認識型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和習慣,一般總是由淺人深、由近及遠、由抽象到具體對事物體進行解釋說明。

    153、二、解說詞的寫作要求:了解解說對象,搜集有關素材這是解說詞寫作的準備階段,大量地收集有關材料,深人了解解說對象的有關知識,對其作全方位的研究,是對解說對象精確介紹、生動描述的前提。

    154、2、抓住被解說對象的特征和本質對被解說的事物,應認真地進行分析研究,準確地抓住它的特征、本質和意義。

    155、在解說中應恰當地運用對比聯想、點面結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多種方法,來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質、說明事物的意義。

    156、這是保證解說質量的一個關鍵。

    157、如果解說內容流干一般,缺乏特色,則失去解說的意義。

    158、如:在進行人物解說時,要抓住感人至深的一面。

    159、在對一些實物進行解說時,則突出其最有價值、最受人稱道之處;在進行旅游解說時,則注意景物的生態意義、觀賞意義以及旅游價值,讓旅游者感到不虛此行。

    160、3、富有審美意義,發揮宜傳作用優美的文字能愉悅心情,凈化心靈,說者娓娓道來,聽者(看者)如癡如醉,這就要求寫作者對解說對象的認識要有真知灼見,對所解說的事物,或褒或貶,愛憎分明。

    161、對贊揚的事物,要充滿愛的感情,對否定的事物,要有切膚之恨的感情,這樣的解說才能感染聽眾,收到預期的宜傳教育效果。

    162、4、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解說的概念、判斷要準確,解說的用語,力求將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高深的知識通俗化、復雜的程序簡單化、靜止的事物動態化、枯燥的東西趣味化等。

    163、解說中還可以用一些修辭方法,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164、我們在此強調,解說詞不同于純理論描述的教科書或論文,它主要是以聽覺形式進行信息傳播的,所以應當在解說詞中多增添文學色彩。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