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 > 2022-09-04 06:45:24 來源:
互文和并提的區別(互文)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互文和并提的區別,互文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互文屬古文修辭方法之一,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2、在語文教材古詩文中,有數十處,這類句子句法關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
3、我們理解它時,要瞻前顧后,不能偏執任何一端,把它割裂開來理解。
4、只有如此,才能正確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這類句子的真正意思。
5、概括起來,互文一般有四類(常見的有兩類)。
6、一、單句互文(即在一個句子中的互文)所謂單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交錯滲透、補充。
7、例如:(1)煙籠寒水月籠沙。
8、(杜牧《泊秦淮》)我們應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
9、如將此句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理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怎么也講不通意思。
10、(2)秦時明月漢時關。
11、(王昌齡《出塞》)從字面上看,“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塞”之意。
12、但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而應解釋為: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
13、句中的“秦”、“漢”、“關”、“月”四個字是交錯使用的。
14、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
15、即“明月依舊,關塞依舊,卻物是人非”。
16、更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悲愴。
17、二、對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補)對句互文就是對(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經出現的詞,出(上)句里含有對(下)句將要出現的詞,對句出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
18、例如現行教材里的:(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19、(《木蘭詩》)這也是一個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開我東閣門,坐我東閣床;開我西閣門,坐我西閣床。
20、”這一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十二年后凱旋歸來時看到舊物的那種久違重見時的喜悅與激動。
21、(2)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22、(《木蘭詩》)這兩句亦為互文,當窗亮敞,對鏡顧影是理云鬢,帖花黃的共同條件,意指“當窗、對鏡理云鬢帖花黃”。
23、(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24、”(《木蘭詩》)按字面的解釋是“將軍經歷千百次的戰斗戰死沙場,壯士從軍十年凱旋歸來。
25、”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疑惑,為什么死去的都是將軍,而歸來的都是壯士呢?事實上,“將軍”和“壯士”,“百戰死”和“十年歸”是互相滲透,互相說明,在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
26、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將士們從軍十年,經過千百次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
27、”只有這樣理解詩句才顯合理。
28、(6)“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29、”(辛棄疾《西江月》)詩中“驚”、“鳴”互文,正確的理解應為“(半夜里)明月升起,驚飛了樹上的鳥鵲,驚醒了樹上的眠蟬;輕拂的夜風中傳來了鳥叫聲和蟬鳴聲。
30、”這樣理解,詞的意境才更顯豐富幽美。
31、(三)、隔句互文隔句互文,是指兩句互文之間,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32、分析理解時和“對句互文”的思路步驟一樣。
33、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34、(王勃《滕王閣序》)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勝友如云”和“高朋滿座”是互文。
35、“勝友”“高朋”“如云”“滿座”相互交錯,補充說明。
36、應解釋為:勝友如云,勝友滿座;高朋滿座,高朋如云。
37、四、排句互文排句互文,是說這種互文的句子在兩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完整意思。
38、如《木蘭辭》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就是排句互文。
39、簡單的說互文也稱互參,它的手法是把本應該合起來的話分做兩句說,使兩者互相補充、滲透。
40、我舉幾個例子, 樓主就會明白1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其實明月不并只是秦時的, 邊關也不并只是漢代的文中明月和邊關在秦漢就存在2如:主人下馬客上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在這個句子里其實主客雙方都是下馬再上船的, 互文使文章有情趣3如:煙籠寒水月籠沙. 樓主一定會知道, 煙也籠了寒水和沙, 月也籠了寒水和沙, 嗯 , 你能這樣理解, 證明你已經知道互文的含義了.樓主你真聰明, 嗯互文也稱互參,它的手法是把本應該合起來的話分做兩句說,使兩者互相補充、滲透。
41、 請看毛澤東為劉胡蘭烈士的題詞: 生的偉大; 死的光榮。
42、 上聯寫生,下聯寫死,從兩個方面入筆,卻寫的都是一種精神,是說她生與死都是偉大而光榮的。
43、 再看下聯: 諸葛一生唯謹慎; 呂端大事不糊涂。
44、 人生處事,要謙虛謹慎,小事要通融馬虎,大事要堅持原則。
45、聯語借用了兩個古人為典,從兩個方面去寫,說明的卻是一個道理,這也是互文的一種。
46、 再請看: 寧為玉碎; 不作瓦全。
47、 此聯寫做人之道,應剛直不阿、無私無畏、一身正氣,不奴顏婢膝、茍且偷生。
48、作者在上聯以“玉”自譽,下聯以“瓦”點化。
49、兩個角度,一種精神,聞聲見物,令人嘆止,乃精妙之筆。
50、高中學過的修辭手法,簡要的說,互文的這兩句話,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詞語排列組合后,變成多句話。
51、比你直接看到的字,意思豐富。
52、為了省字。
53、如:主人下馬,客在船,這句,詞語重組后為主人下馬,客人下馬,客在船,主人在船這才是完意思以下為中學教案中權威說法“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 A為了避免詞語單調重復,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這種互文的特點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詞組或句子里,處于相應位置的詞可以互釋。
54、這樣可以從已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
55、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處相應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56、又如“求全責備”這一成語,其中“求”與“責”處于相應位置,由此可推知兩詞同義。
57、這類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58、B是出于字數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練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于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
59、理解這種互文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彼此映襯才能現出其原意,故習慣上稱之為“互文見義”。
60、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僅指牽牛星,亦指河漢女,“皎皎”不僅指河漢女,亦指牽牛星。
61、兩詞互文見義。
62、互文見義常見詩句: (1)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63、(《江南逢李龜年》)(“見”與“聞”互文見義)(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64、(《木蘭詩》)(其上句省略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略了“開我西閣門”。
65、兩句表達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
66、表達回到家中的歡喜之情。
67、) (3)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68、(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69、(《觀滄海》)(“行”與“燦爛”互補見義) (5)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7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71、(《春望》)(7)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72、(《飲湖上初晴后雨》當句互文 (8).栗深林兮驚層巔。
73、(《夢游天姥吟留別》)(9)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74、(10).煙籠寒水月籠沙。
75、《泊秦淮》 (11)秦時明月漢時關。
76、《出塞》凡指互文: (12)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77、《孔雀東南飛》(13)十三能織素, 十六誦詩書。
78、 互文見義在傳統詩歌中廣泛應用,是一種成熟的修辭手法。
79、與西方互文理論不同,中國的互文見義更多的是用于創作實踐,在詩歌中這種實踐隨處可見。
80、例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就是其中的經典。
81、很多認為這種互文是迫于字數限制的無奈,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82、按照字面的理解,這句詩的意思是:煙霧和明月籠罩著寒水和水邊的沙灘。
83、但是,若把詩句改為:“煙月籠罩寒水沙”,意思是完全一樣的。
84、看來,互文見義不僅僅是因為受到字數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有一種結構上的作用。
85、其實,這種互文見義既是是補充關系,同時也是對舉的關系。
86、從整體理解,我們可以看到:明月朗照,煙霧繚繞下,是一片江水浸漫的沙灘。
87、但局部來看,“煙”更多地是產生于水上,而晚上能看到白沙是因為有“月”的照射,所以,應該是“煙”對“水”,“月”對“沙”構成兩個組合,然后兩組進行對舉。
88、而上面的改句卻無法將對舉表達出來,可見互文見義并不是隨便運用的,其中有內在的邏輯性結構。
89、從這句詩來看,互文見義既有整體互文的內容豐富性,也有局部細節的邏輯性,有很強的操作性。
90、由此可見中國詩歌的細致之處。
91、 還有一句更妙的,是“秦時明月漢時關”。
92、這句的意思是明月和關塞依舊,但時光流逝卻無法改變。
93、這表達的是歲月的滄桑之感。
94、秦漢是互相更替的王朝,曾記都建立了強盛的勢力,但一切都歸于灰飛煙滅,這造成強烈的對比,強化了這種滄桑感。
95、其中秦與漢是一對矛盾的對舉,并不是泛指一種過去的歷史。
96、所以,這種互文是在矛盾中互補。
97、《木蘭詞》有一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其中“死”與“歸”對舉,“將軍”與“壯士”互補,強化了戰場的嚴酷。
98、 《紅樓夢》中是靈與肉的互文見義。
99、靈的世界一直導演了肉的世界的表演,靈的世界往往是作為肉的世界的對立面出現的。
100、靈的世界是純潔的,而肉的世界是污穢的,用靈的純潔批判了肉的世界的污穢。
101、最終,肉的世界灰飛煙滅,都回歸于靈的世界。
102、正是有了靈的世界的暗示,我們才知道肉的世界的意義。
103、肉的世界無非是為了表明這世界是沒有意義。
104、《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高峰,也讓互文見義的文學手法有了哲學的意義。
105、互文見義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法,它是中國式的矛盾辯證。
106、 由以上的粗淺列舉,可見中國不缺少互文理論的資源,若能對之進行梳理闡發,也是對世界互文理論的貢獻。
107、西方重在互文的互補關系,而中國重在對舉關系。
108、西方的互文是在整體中解釋局部,而中國的互文卻是在局部中理解整體,也許這本身也是一種東西方的互文關系吧?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克里絲蒂娃創造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理論已成為文藝研究的重要理論。
109、“互文性”一詞源于拉丁文intertexto,意為“在編織時加以混合”。
110、在文學理論中,“互文性”是一個專門的術語,意指某一文本(或意義)與其它文本(或意義)中的互相析取或互相建構的關系。
111、它著眼于特定文本(或意義)與其它文本(或意義)的聯系。
112、互文性是廣泛存在的。
113、兼綜諸說的教材或旁征博引的史書固然頗富互文性,即使是號稱“獨創”的文學作品,同樣依靠互文性來建構與展示自己的內涵,用典就是訴諸互文性的常見手法之一。
114、當然,互文性并非單指文本之間的關系而言,歷史的、社會的條件同樣是改變與影響文學實踐的重要因素,讀者先前的閱讀經歷、知識儲備和在文化環境所處的地位也形成至關緊要的互文性。
115、互文性雖然廣泛存在,但學術界公認它作為術語是20世紀60年代后期由克里絲蒂娃發明的。
116、 互文性理論的出現使文學研究更具有廣闊的背景,在互文性的視野中,文學研究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一個個互相聯系的超文本。
117、首先,文學與廣泛的社會生活互文,文學不僅僅是對社會現象的解釋,而社會也不再對文學具有絕對的支配作用,兩者是互相解釋和共同促進的關系。
118、其次,同一作家的不同文本互文。
119、一個作家的所有作品構成了一個獨特的意義世界,不同文本互相解釋,共同把意義推向深入。
120、最后,文本自身不同因素的互文。
121、文本中的詞、句、意義單元互相印證,構成一個多維的世界。
122、這有點類似于“語境”的理論,但也有不同。
123、語境論注重在整體中理解部分,而互文論注重各個部分的互相解釋。
124、 這種互文理論雖然對我們的文藝研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但是,這來自西方理論畢竟帶有深刻的異域經驗。
125、產生的土壤不同,其所指必然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所隔膜,對于理解我們的傳統文學也時有隔靴搔癢的感覺。
126、其實,我們的傳統文學之中也有互文的深厚傳統,只不過由于中國的思辨思維稍為不發達,對這種文化資源也就缺乏有效的梳理和挖掘。
127、中國傳統詩歌理論稱為“互文見義”,是指行文上通過上下關系可以相互省略,在理解上又必須相互補充的文學修辭。
128、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129、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
130、”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131、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 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