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 > 2022-08-25 15:21:13 來源:
三黑和土地課文筆記狀元大課堂(三黑和土地課文筆記)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三黑和土地課文筆記狀元大課堂,三黑和土地課文筆記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三黑渴望擁有土地,他愿意把整個生命投入土地,他把土地當成寶貝一樣對待,想親自品嘗,想親自鉆進地里感受它的溫度,土地讓他對生活有了希望、有了美好的憧憬。
2、每一寸土都給翻起,每一塊土疙瘩都給細細打碎。
3、(從“每一寸”“每一塊”可以看出三黑精心整理土地的細節,每一個動作中都流露著對土地的熱愛。
4、)2、耙得又平又順溜,看起來好像婦女們剛梳的頭。
5、(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體現三黑把土地耙得平整,襯托出三黑對土地的熱愛。
6、)擴展資料《三黑和土地》是詩人蘇金傘在1948年創作的詩歌。
7、這首詩歌講的是土地改革運動以后,做了土地主人的農民,那種翻身的喜悅和情緒高漲的勞動熱情。
8、蘇金傘把這一個主題思想,通過三黑再翻、耙土地時,體現出興奮心情和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暢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9、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1.師:土地,對農民來說,是“命根子”,是生存權益最集中的體現。
10、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來源。
11、今天,我們要學習著名詩人蘇金傘的一首現代詩《三黑和土地》,來深切體會以詩歌主人公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對土地的那份感情。
1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2.解讀詩題:詩歌以“三黑和土地”為題,交代了寫作對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賴以生存的支柱。
13、3.背景介紹。
14、本文選自《蘇金傘詩選》。
15、蘇金傘從小生活在農村,能深刻體會到農民對土地的摯愛,作為我國鄉土詩派的代表人物,蘇金傘晚年對鄉土的回憶,幾乎觸處皆詩。
16、新中國成立前,在老解放區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新中國建立初期,在新近解放的地區繼續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17、勞動人民重新獲得寶貴的土地。
18、本詩寫于新中國土改時期,表現了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們重獲土地后的喜悅心情。
19、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出感情,注意朗讀節奏。
20、(教師適時指導,引導學生邊朗讀邊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畫面。
21、)2.理清思路,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22、思考:詩歌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同桌討論、交流)明確:這是一首格律化詩歌,共15節,每節四句,偶句押韻,詩句均齊,很是嚴整。
23、詩歌表現了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對土地失而復得的喜悅,抒發了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24、三、深入品析,討論交流1.(指名朗讀詩歌第1~3節)思考:農民和土地之間的關系,感受農民對土地有怎樣的感情。
25、(結合生活實際,自由交流)小結:詩歌第1節用旱天的鵝見了水的情景來比喻有了土地的農民的樣子,充分表現了農民對土地的渴望,寫出了農民對獲得土地的迫切心情,也寫出了農民內心極度的歡喜之情。
26、喻體的選擇和“連頭帶尾巴”這樣的說法極具農村生活特色,語言顯得樸實、親切。
27、第2節和第3節用了兩個“恨不得”,表現了農民對土地的感情之深。
28、2.師:三黑是千千萬萬的農民的代表,他又是怎樣對待土地的?(自由朗讀詩歌第4~15節)(1)重點句子理解。
29、(課件出示,指名答)句子一:“從沒睡過這么好的床”一句,有什么含義?明確:這句話寫出了三黑對土地的珍視,土地失而復得之后,他沉浸在無限的喜悅之中。
30、句子二:怎樣理解“地翻好,又耙了幾遍,耙得又平又順溜,看起來好像婦女們剛梳的頭”?明確:“耙得又平又順溜”用富有口語特點的語言寫農村生活,很好地體現了蘇金傘“堅持用生活中語言寫詩,不矯揉造作,不故作深奧”的詩歌創作特點。
31、(2)師: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勞動,有怎樣的感受?(同桌討論交流)示例: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勞動,感到那樣的幸福和滿足。
32、他精心照料土地,甚至想象著才耙完的地已經開滿蕎麥花,這片土地是屬于他的,他是土地的主人,這是自由的滋味。
33、他可以任由蟈蟈在地里叫喚,還可以招呼小孩子來逮蟈蟈,他甚至對如何更好地耕種土地有新的計劃,他還想象著獲得大豐收之后的甜蜜生活。
34、他邊勞動邊盡情享受著重新獲得土地之后的快樂。
35、教師小結:三黑和所有農民一樣,視土地為生命,在獲得土地之后,他將自己的整個生命都投入到土地中去,精心地侍弄它,照料它。
36、他是土地的主人,他想象著這片土地會帶給他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37、3.師:詩歌塑造了三黑怎樣的形象?(指名讀,教師指導:讀到特別能感動你的句子多讀幾遍,讀出自己的感受。
38、)明確:詩歌塑造了三黑這樣一個勤勞的、深切熱愛著土地的普通農民形象,表現了他在獲得自己的土地之后無邊的幸福感,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憧憬。
39、四、體會詩歌語言特色1.師:這首詩歌中,作者在表情達意上有哪些特色?試舉例說明。
40、(教師提示:如詩歌所用的修辭手法)明確:詩歌第5、6、7節,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三黑對土地的精心照料;第112節,采用今昔對比的手法,凸顯了土地改革后,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之后的幸福感。
41、2.體會詩歌的語言特點。
42、小結: 如蘇金傘在1982年所寫的《我與新詩》一文中,總結了他始終未改的詩歌觀,即“始終保持著樸素無華的風格,爭取做到深厚蘊含中透出清新;堅持用生活中的語言寫詩,不矯情造作,不故作深奧,使人感到晦澀難懂;堅持現實主義。
43、生活是詩的基礎,詩是生活的升華。
44、”五、拓展延伸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對腳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分小組討論,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可以圍繞土地的重要性,如何珍惜土地或者你對腳下的土地的理解等內容交流。
45、六、教師小結詩歌表現了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對土地失而復得的喜悅,抒發了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46、【教學板書】20*三黑和土地三黑熱愛土地 比喻、擬人想象對比表現了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教學反思】這首詩歌語言質樸,通俗易懂,但是涉及關于土地改革的內容。
47、因此,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通過預習充分了解作者以及當時的寫作背景,有了背景知識的積累,在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誦讀詩歌,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詩歌的語言特色,從而有助于他們深切體會農民對土地的摯愛之情,體會農民在獲得土地之后的喜悅之情,感受到土地帶給農民的無邊的幸福感。
48、《三黑和土地》作者蘇金傘,原名蘇鶴田,歷任河南大學講師、河南省文聯專業作家,是我國“五四”以來杰出的詩人之一。
49、1946年,《大公報》介紹蘇金傘時說:“他的詩諷刺深刻得體,當世無第二人”。
50、代表作品有《底層下》《窗外》《鵓鴣鳥》等。
51、寫作背景:蘇金傘從小生長在農村,能深刻體會到農民對土地的摯愛,作為我國鄉土詩派的代表人物,蘇金傘晚年對鄉土的回憶幾乎處處皆詩。
52、新中國成立前夕,解放區進行的土地革命讓勞動人民獲得了寶貴的土地。
53、本詩就再現了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獲得土地后的喜悅心情。
54、六年級第20課《三黑和土地》預習筆記,思考詩歌中蘊含的道理第一部分“農民對待土地”(第1—3節):寫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后異常歡喜的心情。
55、第1節:寫農民有了土地后,十分激動、欣喜。
56、前兩行詩和后兩行詩都運用了表示條件的關聯詞語“一……就……”,充分表明了農民對土地的摯愛,也反映出土地對農民有多么重要。
57、本小節把有了土地的農民化作“連頭帶尾巴鉆進水里”的旱天的鵝,說明農民熱愛土地就像旱天鵝熱愛水,生動形象地將農民面對自己的土地時那種喜悅、激動的心情表現了出來。
58、“農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
59、”【中心句】統領全文。
60、第2節:寫農民要了解土地的迫切心情。
61、第3節:寫農民要融入土地的急迫心情。
62、“恨不得”在第2、3兩節詩里都用在開頭,起到強調的作用,將農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勞作的心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63、“嘗一嘗”“試一試”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好到什么程度,表現出農民獲得土地后的歡喜心情。
64、六年級第20課《三黑和土地》預習筆記,思考詩歌中蘊含的道理第二部分“三黑對待土地”(第4—15節):詳細描寫了三黑怎樣對待土地,以及對過去的回憶、現在的珍視和未來的暢想。
65、第4節,寫三黑仔細翻地。
66、作者運用了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手法。
67、首先概括第寫三黑“翻”地,然后圍繞這一層意思,從不同角度表現三黑“翻”地的樣子。
68、說明了兩層意思:第一,三黑翻地的面積大;第二,三黑翻地細致。
69、表現出了三黑對這片土地的珍惜與熱愛之情。
70、第5節,寫三黑耙地精細。
71、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順溜”的地比作“婦女們剛梳的頭”,一方面形象地表現出三黑把地杷得又光又順,表明他勞作認真細致;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賞自己的勞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72、第6節,寫三黑耙過的地很松軟。
73、三黑以前不曾擁有自己的土地,雖辛勤勞作卻不曾擁有這份幸福。
74、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松散的地比作軟床,形象地表現出了土地的松散,也從側面表現出了三黑內心的喜悅。
75、第7節,寫三黑準備好了麥床。
76、第8節,寫三黑暢想麥仔兒的生長。
77、六年級第20課《三黑和土地》預習筆記,思考詩歌中蘊含的道理第9節,寫三黑想象芥麥花開的美景。
78、【想象】三黑由眼前待種的松散的土地,想象到蕎麥花雪白的美麗景象,這表現了三黑對豐收充滿希望。
79、“白霎霎的像一片雪”形象地寫出了蕎麥花的顏色和形狀,容易讓人產生聯想;另一方面也生動地表現出了地里的莊稼長勢喜人,從側面說明了由于是三黑“自己種的”,所以莊稼長得格外好。
80、第10節,寫三黑聽到蟈蟈兒叫,越想越開心。
81、借蕎麥地里歡叫的蟈蟈兒將三黑的快樂表現出來。
82、第11節,寫三黑回憶起小時候因逮蟈蟈兒而挨罵。
83、第12節,寫現在三黑想看到孩子在自己的土地上逮蟈蟈兒的那種快樂樣子。
84、詩中以“蟈蟈兒”為線索跨越了三個時空,來反映農民生活的可喜的變化。
85、通過蟈蟈兒把三黑小時候和現在的生活、心理進行了對比,從對比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三黑現在的生活、心理和過去大不一樣。
86、六年級第20課《三黑和土地》預習筆記,思考詩歌中蘊含的道理第13節,寫三黑打算明年跟人合伙,得到更多收獲。
87、從三黑的“打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后的農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改變了,對勞作顯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他們因為生活改變了,思想也發生了變化,他們更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更加積極地繳納公糧,也更加重視親情。
88、第14節,寫三黑打算在收獲后,買毛驢、送公糧、看閨女。
89、第13、14節是三黑對未來的展望。
90、第15節,寫三黑感到有了土地就有了幸福生活。
91、這一小節呼應開頭,突出翻身的人兒無比喜悅。
92、“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點明了中心。
93、“甜”是這首詩的中心,詩歌從頭到尾都體現了這一點。
94、六年級第20課《三黑和土地》預習筆記,思考詩歌中蘊含的道理【主題思想】這首詩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塑造了三黑這一因獲得了自己的土地而勤勞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農民形象,表達了翻身的農民的無比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充滿希望的感情。
95、土地是偉大的,當一粒種子被播撒在土地上,土地便給予它營養,讓其茁壯成長。
96、土地長出糧食,糧食養育人們。
97、因此,我們要熱愛腳下的土地。
98、19.三黑和土地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說說三黑是怎樣看待土地的。
99、 讀了這篇課文,你對腳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農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
100、 活像旱天的鵝, 一見了水就連頭帶尾巴鉆進水里。
101、 恨不得把每一塊土, 都送到舌頭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來嘗一嘗。
102、 三黑 從來沒睡過這么好的床, 今天準備好了, 叫麥籽兒睡上。
103、 這么好的床, 麥籽兒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發芽, 趕緊鉆出來吸些雨露。
104、 三黑耙過地, 坐下來歇一歇。
105、 看見自己種的蕎麥已經開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106、 蕎麥地里 還有兩個蟈蟈兒在叫喚,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癢抓抓的好喜歡。
107、 小時候因為逮蟈蟈兒, 常常挨罵, 爹娘罵:不好好拾柴火。
108、 地主罵:蹚壞了他的莊稼。
109、 現在 蟈蟈兒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從地頭路過的那個孩子: “快去逮吧, 你聽,叫得多好!”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澆得肥肥的, 讓莊稼長得更好,收得更多。
110、 再買頭小毛驢, 打完場趕著送公糧; 馱著老伴兒 看閨女,上東莊。
111、 三黑一邊耙地,一邊想著: 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
112、 他笑嘻嘻的,連嘴都合不上。
113、 地里的蟈蟈兒也叫得更歡。
114、文章升華了現實生活,跟農民珍惜土地一樣,對土地的熱愛渴望。
115、三黑是個勤勞,對土地,熱愛的普通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
116、寫出了三黑,翻身做主的心情是甜蜜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